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通用32篇)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篇1
从初为人师的那一刻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被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所喜欢的呢?有人列举了十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像母亲一样亲切慈祥的老师;像朋友一样平等的富有朝气的老师;潇洒漂亮的的帅男美女老师;风趣幽默、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一个老师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懂得并善于处理教材,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其次是因为他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什么?就是我们老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
唐代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我们作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平时我们都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象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象春蚕一样无私奉献。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篇2
韩愈在《师说》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古往今来,凡是想要求学的人,必然要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老师是干什么的呢?当老师的人,要向学生传播道德礼法,教授知识技能,解答疑难惑事。所以天底下凡欲探究高深学问的人,没有无师自通的。要学真本事,必须先要找到好的老师,找不到好老师,想成就一番不朽的事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什么要强调这么一个既浅显又简单的`话题呢?那是因为时下很多的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学问,尊重老师。好的老师可以把我们从一个浅薄无知的白丁,培养成承载天下的栋梁之才。所以说,老师于我们有再造之恩。扪心自问,一切有良知的学子,我们可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尤其是那些付出了无尽辛勤汗水,培养我们成才立业的恩师益傅。
其实为人师者,于门生弟子所求无多。无外就是希望他们成才之后,造福一方,提携左右。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最不希望看到他们的门下,走出一些忘恩负义、吃里扒外、投机取巧、见利忘义之徒。再就是希望他们的弟子不要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小人。试想,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育人教子辛辛苦苦数十年,门下居然冒出了个厚颜无耻,助纣为虐,为一己之私,不惜欺师背祖的小人。怎么能够不寒心呢?倘若由于学术见解不同,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尚情有可原。如果是由于金钱利益驱使,与势力小人狼狈为奸,攻讦老师,则罪不可赦。连禽兽都懂得报答人的恩德,况尔尚披有一张人皮乎?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篇3
我曾读过一位美国老师海伦·摩尔斯拉的文章,题目叫《优点单》。在一堂艰难、沉闷的数学课上,为了消除学生的消沉和急躁情绪,她暂停上课,让孩子们拿出几张纸,列出全班每个同学的全部优点。课后,这位老师整理出三十四份优点单,第二天课上分发给她的三十四名学生,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都在欢笑。孩子们没有料到自己有这么多优点,自己对同学这么重要,自己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这位细心的热情的老师,使孩子们对人对己都恢复了信心。
她的学生一直保藏着自己的优点单,有的放在橱柜的最上一层抽屉里,有的夹在结婚纪念册里,有的放在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有的甚至把它带上战场他们为什么把这份优点单视若珍宝呢?因为它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起了做人的信心。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对此,我诚然高兴,可是谁都不知道,我得到的最高奖赏不是这些,而是那另外的东西,那千金难买的东西——爱心在我们班集体中形成的'凝聚力。本来因为考试临近,同学们产生了一种烦躁、焦虑、消沉的情绪,同学之间有矛盾,同学与班干闹冲突,学生和老师之间也产生了严重的隔阂。人心是散的,思想是乱的,气氛令人不安。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谁料想,同学的心靠拢了,师生的心贴近了,众多的矛盾化解了,大家的情绪平静了,复习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想见,我的内心是多么的欣慰,多么的激动。这一经历,更坚定了我的思想:要成为良师,必先成为慈母;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有一片爱心。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篇4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能够时时自省,处处修身,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充分的概括了作为教师的职业职能。根据他的观点,结合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天的人民教师,应当传爱国之道,奉献之道,文明之道,和谐之道,做人处世之道。授知识之业,技能之业,学会学习之业,生存和发展之业。应当解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困惑,创新中的困惑。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职业职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就必须修身养性,尊道崇德,他才能处处为人师表。这样,他的言行才具有感召力,感染力,教育力,影响力。否则,其教育教学工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还会从他的不良言行中受到污染,效仿到污言秽语,贻害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