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培训心得(精选32篇)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24
转眼间,我成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的踏实、充实,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每一天都在进步。虽然在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英语师范这个专业,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一年前,刚进入小学校门的我对小学英语教学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尽管在大学里学了很多英语的专业知识和师范的技能,但是当时的我真的是非常缺少实践的经验,这对我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幸好我有机会参加了市进修学院为我们举办的新教师培训,这次培训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面授培训部分,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特别是梁晓虹老师的《与新教师谈小学英语教材的的使用》、梁艺娟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与教师素养》、张梅青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综介》和梁晓虹老师和卢云老师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这些课程让我更加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使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并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参加新教师培训的时候,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出到小学里听课,无论是上学期到市中心小学听课还是今学期到杨仙逸小学听课,我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觉得自己这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都与外出听课有莫大的关系。希望进修学院可以为新教师提供多一些外出听课的机会,我认为这样新教师的进步会更快。此外就是希望老师可以介绍多一些适合我们新老师阅读的书,让我们用更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师。
在校本培训方面,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到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参加家长开放日的听课,到中心小学听省的阅读交流课,还是到深圳上沙小学听主题班会课,都让我在成为一名好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此外,通过上公开课,通过听学校里老教师的课,还有就是通过学校分配给我的指导老师和科组里的其他老师的帮助,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为当一名有自己教学风格的小学英语老师而奋斗!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25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在这段时间里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
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实录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4、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已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提高教研水平。
通过这次教师网络培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越是这样就越有一种急迫感,一种压力,驱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学习。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26
斗鸡、打陀螺、摔泥炮、踢石子、丢手绢……这些游戏曾经陪伴着我们的童年,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被视为“草根”游戏或“弄堂”游戏的民间体育游戏渐渐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之外,更是绝缘于现在的孩子。他们整天被学业包围。在课余时间,除了电视、电脑、网络游戏之外,不知道还可以玩些什么游戏,体质下降、性格孤僻成了他们的通病。这些状况的出现,无论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学生的情趣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
“民间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泥土味,它对场地要求较低,活动器材简便,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学生易懂、易学、易传。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力量、速度等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能开发学生智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加强生命教育具有较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应该让民间体育游戏走进课堂,将其有机地与体育教材进行整合,不仅可拓展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了解民间体育游戏的精髓并体会“草根”游戏的快乐,继承弘扬民间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民间体育游戏与体育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广泛,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选编民间体育游戏内容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民族性
民间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间体育游戏逐渐地发展了民族的体育价值观念、功能结构和方法手段。因此,民间体育游戏进入课堂,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进行筛选或改编,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又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教育的要求。
2.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兴趣是学生创造的源泉。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与其它游戏相比它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与重复练习,而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自发的玩,可以自已制订和改变规则,使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既愉悦了身心,又强健了体魄。
3.易操作性
整合民间体育游戏要把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有利因素,在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的选用上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多样性
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广泛,如:有发展学生平衡、躲闪能力的斗鸡、踢石子、老鹰抓小鸡;有发展走、跑、跳、投、掷等运动能力的抽陀螺、滚铁环、跳橡皮筋、跳竹竿;有发展学生投准能力的丢沙包、打弹子等游戏。这些游戏的开展形式也丰富多样,可集体,可分组,也可单独;可室内,也可室外。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及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游戏天地。
5.竞争性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由、安全的氛围中,顺利开展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失败与成功,增强自信,挖掘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迎接激烈的竞争,在点滴的成功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民间体育游戏与体育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