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1篇)
1、课前互动,引入学习情景。
上课前,我会提醒学生准备学习课本和学习用品,上课时师生相互问好,增强了课堂的“仪式感”,对于端坐屏幕前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及作业等级为优秀的同学口都激励表扬,可以带动全班同学尽快进去学习状态。
2、课中互动,关注学习动态。
线上教学,教师隔着屏幕很难看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检验学习效果。课堂上的互动必不可少。在课堂中的互动我采取以下三种方式:①留言板的方式,对于课堂上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回答。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回答积极正确的学生。②连麦的方式,在语文生字教学中,认读词语环节我会采用连麦的方式进行互动。一般由学生主动申请连麦,每次1-2人。几个星期下来让每位学生有表现的机会。③以语音、图片的方式发到班级群中。在朗读文章段落时,我会让学生把语音发到班级群中,再通过手机播放出来,对朗读进行针对性评价。在讲解生字时,让学生把书写汉字以图片的形式发到班级群中,在讲课时逐一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以上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对于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评价纠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课后活动,作业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也是教师了解学情,检查教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网课过程中,我坚持做到全批全改,记录错误较多的题,课堂上重点讲解。在批改过程中,把优秀作业分享到班级群中,这样既鼓励了优秀学生,也给其他学生和家长一个参考和努力的方向。有时我将作业图片放入课件,成为课堂素材的一部分,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样大大提高了写作业的积极性和正确率。
三、多样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学科,为此在线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三年的学生初次使用钢笔,为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展了线上书写活动。活动中从写字姿势、书写笔画顺序和卷面三方面对学生的钢笔书写作出评价。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养成学生晨读习惯,在班级群中每日早晨进行“每日晨读”的打卡活动,通过发放小红花作为奖励。通过评价每周的阅读记录卡,评选出“阅读之星”发放奖状,激励全班学生参与阅读积累。
四、家校合力,云端共护成长。
线上教学开始后,家长学生终日待在家里,家长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为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我坚持主动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家长反应孩子在家想念校园生活,想见到同学和老师。于是,我在腾讯会议中开启会议通道,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聊一聊最近学习状态。通过视频送去问候和关怀,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升了教育的温度。
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教育行业的影响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一边通知每位家长为学生准备网络学习需要准备的硬件设施,一边投入到平台选用的准备工作之中。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线上学习之中,不落下一名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每位学生的家长。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此种方式的我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面对困难,我们没有一人有怨言。白衣天使们面对新型冠状肺炎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时刻人人迎险而上,战斗在一线给我们全体教师树立了迎难而上的榜样,也激励我们全体教师加班加点的热情与信心。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使用各新型平台之中,从中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或自己制作知识胶囊,或寻找好的资源,准备好了二套二天所需的一切教学准备工作。
停课不停学,不仅是上网课,更应是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方式,强行网上直播课,一方面会增加师生负担,另一方面对家长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是一种打乱,因此我认为更好的执行停课不停学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在疫情期间,为学生保驾护航。
我更应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有初心和使命感,在国家危难之际,彰显教师风采,虽然放假不能上班,在家一样可以工作,针对自己的学生要每位学生都考虑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疫情期间做好传道受业解惑。
家长更应该,戒骄戒躁,听从学校合理安排,不盲目的为学生增加负担,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进行开导,为孩子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为了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虽然上不了一线,不能像“英雄白衣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与病毒做斗争。但是,我们全体教师也在行动,共同为战胜疫情这场战斗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抗病毒战疫情,园丁们责无旁贷!祖国——加油!!
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色进行回顾和记录。目的是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因素,矫正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记些什么呢?
一、记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是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的或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受,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收获,课后经常及时地把它详略得当的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他们进行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帮助的。
二、记所失,吸取教训,弥补不足
我们知道,任何一节课,即使是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觉得非常好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是否最恰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估计是否考虑周全;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否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觉的不放心不扎实等。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再回顾、梳理、甚至修正等,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为借鉴的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记所疑,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听课时的疑点,那些听不懂的知识,方法。我们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问,这些是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的,教师把从学生的学习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思考出解决疑难的方法和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或是解题的方法不是最简单,最科学,不是学生最容易懂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他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四、记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教学效果或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下来,必将极大的提高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水到渠成。
五、记新设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精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致使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与参考,避免再走弯路耽误时间,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