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精选32篇)
《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 篇1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抓了当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 篇2
童年,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美好的,可是在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中的三个孩子都过着苦难的童年,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不能比,经济不好,条件不好,甚至连肚子也填不饱。
书中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凤霞,有庆,苦根。凤霞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弟有庆能上学,被迫到别的有钱人家去干活。有一次,在三年大饥荒的时候,为了不被别人抢走一个地瓜,差点出人命。有庆是凤霞的弟弟,冬天时为了不磨坏一双布鞋,天天都赤脚跑到学校,又赤脚跑回家。有时空了就会帮父亲干点活。最不幸的是苦根,因为家里穷,以前没有零食吃,有一天苦根生病了,外公给他炒了一大盆豆子当零食,他吃多了,最终被撑死了。上面三位孩子的苦难生活和现在美好的生活根本没法比。
在现在,就拿吃饭来说,书中的孩子为了一个地瓜会跟人拼命,听到有粥喝会高兴得跳起来等,都表现了那时食物的珍贵。再看看现在,吃饭不仅仅是吃饱了,有些孩子只喜欢吃昂贵的肉或一些山珍海味,只有个别不挑食的孩子。就是这样,有些孩子经常吵着闹着去大酒店,大饭馆吃饭,对一些自以为不好吃的菜指指点点。要是在过去,这些“不好吃的菜”一定是美味佳肴。
这么美好的童年,这么愉快欢乐的童年,有些孩子还会连连叫苦,他们有真正体会到这些过去孩子的苦难吗?没有!我们从现在一直到将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不能再浪费粮食和资源了,否则将来我们会变得痛苦。
《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 篇3
一个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而写作,而《活着》的作者余华就是如此,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一个老人一生中看着自己亲人在贫穷的生活之下相继离世的故事,让我对当时社会下的穷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难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看完《活着》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触,朴实而简单的文笔却能够刻画出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从他家道中落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开始,生活就一次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如果说刚开始的苦难是因为福贵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导致的,那么后来的苦难就是因为贫穷。我深刻记得福贵的爹将所有的钱都装在筐中要福贵抬去还债的情节,那不仅仅是全家所有的财产,更是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个刚刚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许悲剧的结局永远让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有庆长大上学还是凤霞出嫁,在作者余华刻画的这样一家人当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远是短暂的,而悲剧却随着一个个家人的离去而变得更加长久,我仿佛能感受到书中福贵这个老人从嚎啕大哭到最后的淡然面对,只和一只老黄牛作伴,我仿佛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话语也在这个故事当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当中所经历的苦难绝不会比这本书中的还多了,每当想到这里在面对那些小挫折的时候,都会觉得已然豁达了很多,这也许就是作者余华的另外一层含义,希望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活下去,终会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选煤厂员工,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工作岗位,我要具备那种敬业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义,保证好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 篇4
从昨天起,开始阅读一部大作《巨人的陨落》,目前还没有看完第九章。之所以选择先来看这本著作,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很多平台都推荐值得一看。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和爱情,贫穷和富有,平民和贵族的巨著。主要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其实对于自己之前在学校里所学的历史,我现在几乎一点概念都没有了,唯一的印象就是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么一回事存在过。而它的前因后果,所涉及的内容和国家,造成的后果,我一概没有任何印象。
但是目前看到这些章节,刚开始惊讶于小说里面所塑造的一个小男孩形象——比利,一个英国矿工上的小男孩,在刚满13岁就开始下矿去挖煤,而且这里面的描述非常具体,阅读完之后真的感慨颇多,不能想象这样的命运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所体验到的经历,一个就是他第一次下矿里面的情景,那个主管故意把快要没电的手电筒换给他,不久之后,手电筒没有电之后,他在黑暗的矿下靠毅力和耶稣的信仰继续工作着,当我读到那一部分的时候,内心都感受到了同情,心情非常难受。第二个就是他们矿里面出现了爆炸的那一部分,即便在那么苦难的命运中,比利还是非常坚强,乐观,最重要的是还能保持他的那份善良。
第二个就是比利的姐姐——威廉姆斯,其实她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她之前在在菲茨家工作了好多年,从10几岁就开始工作,努力学习,随时保持高度警惕,目标就是成为待遇和地位更高一点的女管家,在她足够丰富的经验和勤奋努力下,终于有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如愿成为了女管家。她有自己的主见和工作的方式,如果没有意外,按照这样的轨迹生活下去,也有可能在自己的阶层里面出类拔萃。可是她爱上了她的男主人菲茨,而菲茨也毫不掩饰得勾引着她,终究令她陷入爱河。命运弄人,就在他们偷食禁果之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接着就开始面对上层社会贵族权位的菲茨无情的抛弃。其实本身就是不伦之恋,当然威廉姆斯必须要为这份情感付出代价,可是从另一层面来说,贵族却轻而易举的可以撇开责任,在地位和阶层面前,爱情完全不算一回事。可以说第一层理解,爱情在阶层利益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第二个就是对于贵族来说,玩弄自家的仆人在他们在价值观念来说在正常不过了,仅仅是玩弄而已,可悲的是,威廉姆斯却当了真。因为在她怀孕之后,她始终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菲茨的妻子碧,但是菲茨却把这个后果交给他的律师来处理,被当成一件事物来处理,真是可耻至极。
第三个就是比利的爸爸这个人物,他虽然身份低贱,只是一个工人,但是他很正直,很热心,当自己的同类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会站起来去维权,去帮助他们的同类。
《活着》初中读书心得及收获 篇5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