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通用30篇)
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4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
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5
这几年来一直在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中有太多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次给我很大触动的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好好学习”“要使知识活起来”,有些方面跟苏翁有共鸣,更多的是收获。
一、让孩子愿意好好学习,善待差生。
苏翁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养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她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这个观点给我的感触很深,在学校里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老师表扬,也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会特别用心的去读书,成绩会越来越好。而那些一直处于班级后几名的孩子呢,由于平时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呵斥,他对学习的态度会越来越冷淡。这是学校里的两个极端,显然学习优秀的孩子有了老师家长的表扬和肯定,他就是体验到了学习上的付出给父母老师带来了欢乐,自己也体验到了学习上的成就感,学习劲头就会越来越足,而学习差的孩子本身自己就觉得很失落,然后家长老师再跟上批评,他会更加的抬不起头来。
每个班中会遇到学习成绩差而且一直提高不上,而且年级越高越差,这样的孩子也是我们经常找家长交流的对象,最初的时候我跟家长交流都是学生哪里差,作业怎么怎么不认真等等总是摆出一大堆的缺点,后来慢慢的发现我们不应该这样每次见了家长就分析孩子种种缺点,当你跟家长说了一通后家长回去也是这样批评一番甚至有的还挨揍,并没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现状, 从此开始感觉这些差生很可怜,他们并不缺少批评,很多时候他们作业做不不完,习惯差并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帮助。
就像我们班的小蒋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少见他在教室里嘻嘻哈哈,大说大笑,一般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儿,尤其在学习好的学生面前他显得特别胆怯。每次我留学生时他都会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半天直到老师发现他,有几次他端着书走到我的跟前问我“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特别高兴赶紧给他讲,当我给他讲了解题思路后,他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但是回去后还是久久没能完成这道题,我发现他会列式但不会计算。
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人肯定,也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只是他们基础太差,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是一天一天的积攒下来没人能帮助解决,到了六年级都成了毒瘤了,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是不管孩子的,很多时候我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要面对70多个孩子,而且时间有限。所以心中总是有一个呼声谁能来帮帮这些孩子,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想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记得第一次接班时,班中有个小女孩特别调皮,经常欺负老实孩子,曾经多次把同学的铅笔掰断,学习也特别不用心,书写特别潦草,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就跟她的家长交流了这种情况,当然家长特别重视,经过这次谈话后该生的书写每次都是工工整整,我想家长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有一次在厕所里遇见她,我就跟她聊了几句,她跟妈妈说:刘老师还在厕所里跟我说话。他感觉特别自豪,老师在厕所里主动跟她说话。后来他转学到了五小,元旦节她给我发来了一份明信片,名片上是五小的平面图,她在图上工工整整写着这是教学楼、这是办公楼,一个一个的给我介绍,其实我并没有刻意的做什么,都会引起学生的这般关注,我想如果我们对这些学困生有意识的去接触,也许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要有目标,有动力
我女儿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第一单元考试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8分,在回家的路上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震惊:“我这次可给爸爸争脸了,给你丢脸了妈妈!”她一直特别看重自己的成绩,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都在学校当老师,他觉得爸妈在这当老师是他必须得学习好,最起码要为爸爸妈妈争光。
为什么要学习?我们的学生可能多数说不出来或直接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四年级学生柯里亚对我说:“我应当好好学习,我妈妈有心脏病。”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母亲就会伤心难过。他希望母亲能够心情平静。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劳动安慰母亲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要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就需要赋予学习一种人情味,让孩子可以感觉到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会让父母觉得开心,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去好好学习。
要让孩子愿意去好好学习,就应该让孩子体会到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为周围的人带来喜悦,也就是让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成就感。一旦每次努力,都得到合理的回报,孩子就会愿意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