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通用30篇)

2024-03-19 23:13:10心得体会打印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通用30篇)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提高取决于此。即就是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21

  在刚接触一个班级时,我眼中的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他们是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可爱,像是一张张崭新的白纸。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心中不得不将这些学生分成优、良、差,慢慢地我对某些同学丧失了耐心和信心。

  就像我们班那位有多动症的学生,在课堂上他不光是肢体不受控制的好动还不时发出奇怪的声音,而在课下也是经常的惹是生非,总有同学来向我控诉他不良行为,刚开始我告诉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控制住自己,要做到和其他学生一样优秀,把这些坏习惯改掉,可“改掉”一词说是简单行之则难啊!

  慢慢的我对他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当我正困惑时,恰巧读到书中第九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从中我明白了一味的将他束缚在我的要求和规定之中是不可行的,若想使这类学生做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和谐教育,如第一条建议提到;“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足以说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我总希望他能达到我好学生的标准,这一点看来是不客观的.。对于这位同学我想他能达到三分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同时我也明白教师应该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棵棵新苗、一粒粒花种。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22

  今天我继续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仔细学习了其中的四、五、六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位教育大师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教育影响力。这主要源自他热爱阅读、用心发现、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也因此成就了他是这样一个知识渊博、想法超群、教法独特、手段新颖的世界著名教育家。

  下面我还是从三方面谈谈今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就像盖一座楼房,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不管怎么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也无济于事,因为楼房始终处于由根基不牢而随时倒塌的威胁之下。

  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教师不管教哪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必须了解其他年级的本学科教学大纲,注意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衔接、贯通。还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知晓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材,再了解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明白要使学生以后能顺利地学习,那么在自己任教的年级学生应当知道些什么。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读写能力。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2500个字会写,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如果学生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教师充分利用2500字的词汇表,按日分配,每天只占学生几分钟熟记、思考,把好学生基本读写关。

  二、“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个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他教物理学科教了6年,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推荐学生阅读有趣、有吸引力的书籍。在教电流定则时,他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特别高涨,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学生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不得不说,这位大教育家知识素养极高、教材研究十分透彻,如果自己不热爱学习,潜心钻研,何来渊博的知识,又怎么能给学生推荐那么丰富、有趣的书籍呢?

  三、对“学困生”的工作。

  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应该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认同的。有些学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普通学生多出几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是司空见惯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他建议给每一个“学困生”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书籍和文章,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教过名叫费佳的学生5年,这是一个对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一窍不通的学生。他首先亲自给这孩子精心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而是要求动脑筋思考。后来他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让我震撼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学困生补过课。平时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忙于补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才明白我们补课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是治标不治本。而真正应该让学困生阅读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多,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教师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后我一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文化、业务素养,做一个教育有心人。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23

  当我拿着郑杰校长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本以为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给教师指点这,指点那而已。可看着看着,感觉这些建议透露着内心的真诚,条条都说在了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心坎上,郑校长认为他容忍不了这本书中有一个字是不真诚的,就冲这一点,这书就该看。细细品读,确实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感到郑校长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校长,而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知己。他用朴素的文字语言告诉我们:教师做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间,教师也应享受生活,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要有宽容精神,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学会欣赏缺憾等等。

  读了这本书,要对书中的一百条建议,一下子消化可没那么容易。初次读感受最深的是:

  一、多一份宽容,用爱心撑起希望的绿荫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一的几百个孩子,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世上,在特长上我们是不可能做到一刀切的,现今社会不是弘扬个性吗?如果我们一味的用自己的要求去衡量学生,培养学生,过于追求完美,你会觉得很累,当然,你可以尽量追求完美,但我们要放正心态,学会包容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会以每一个学生为基准,用我们那博大的爱去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我们在爱心中去收获、追求,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从它的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让我们用爱心撑起他们希望的绿荫。

  二、欣赏缺憾,让困难成为锻炼的机会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只有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教师如果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淘汰。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难,我们退缩,还是前进?郑杰校长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