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3篇)
1、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课程改革修订后课标的最重要部分,提出了核心素养,特别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要求。
2、要以唯物史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要更新历史教学理念。新理念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立德树人为目标”,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新教材内容生动,更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因此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的启迪作用将更加突显,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
4、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培训,我开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同时,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的舞台,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切实用好教材,激励我们成长为掌握教学真谛的优秀教师。因此我要深入学习、贯彻这次培训的内容,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关于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我参加了龙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聆听了赵老师和李老师对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两位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编写特点、教学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并收看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展示和评析。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本册教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材结构不仅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学生己有经验和兴趣的特点;并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使用教材有如下几点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材例题、习题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图为依托,所选取的素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具有开放性、可选择性。比如学习《表内乘法》,学生要学会从插图中观察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从而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学《表内乘法》要突出乘法意义的教学,乘法口诀的编排更尊重儿童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认识时间》要注重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进行有关时间的学习。《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在教学中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和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明确了算法多样化的理解。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是指群体中的解法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体的解法要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创新的行为,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算,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掌握各自的方法,这样才是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尤其是在3枚硬币可以组成多少种面值一题中,教者引导学生首先进行分类,在进行不同币值的组合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培训,使我对时和小时、时和时刻的概念,钟面上的是12个数而不是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知识都有了清楚地界定,为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4、作为教者要灵活地运用和整合教学资源。
教科书的编排及内容设计很有弹性,关注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为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赋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力。同时,还促使教师思考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所在、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等,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如教学认识时间,可以让学生操作活动的钟面模型,来促进学生理解。时间的解决问题要让学生通过“我来写一写”、“我来想想”推想他可能去踢球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和交流,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于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X月XX日,我有机会参加了在松兹小学举行的20xx年部编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整个培训只有半天,但中间的内容安排却十分紧凑。既有对新教材编写初衷和理念的高层次解读,又有针对具体教育实践的实用性建议与指导,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回味整个培训活动,最使我终身受益的,便是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理解。
一、对新教材的思想认识
(一)教育事业,国之根本
我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已有三年,这三年中我一直兢兢业业,埋首做好自己分内的教学工作,却极少去思考教育的意义。在这次培训活动之前,如果有人问我,教育究竟有什么用?我想,我只会回答:传道授业解惑也。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才意识到,自己从前的认识太过浅薄。事实上,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思想文化的传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
此次国家统编的教材科目有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制,不难发现,这三门学科都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从小耳濡目染的思想熏陶,更是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新教材的编写,不仅是一项教育措施,更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措施。纵观古今中外,利用教育,巩固国家统治的事例并不罕见,例如日本的右翼势力为谋求自己的政治诉求,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通过不实的教育蒙蔽国人、美化历史;再如秦始皇为实现中央集权统治,扼杀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儒家教育,下令“焚书坑儒”。虽然,这是两个影响恶劣的反面事例,但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任何国家、任何社会而言,教育都是维护社会统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立国之本。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部编教材的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是一套符合国家政治要求的,是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二)弘扬传统,刻不容缓
今年六月底,宿松县对全县小学六年级进行了教学质量检测,在语文试卷中,有这样的一个填空题,考察的内容就是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道送分题。可没想到的是,语文考试一结束,就有不少学生来问我,端午节到底是五月初几,对于端午节的习俗,大部分学生也只知道一个吃粽子,实在让我始料未及。对于每年都要过的传统节日,学生都知之甚少,更别谈其他的传统文化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在惊诧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家园。但在如今的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远远不够,甚至有部分课文存在刻意“西化”的倾向。在这一背景下,部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显得极为必要也极为迫切。
部编教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做到了“守正创新,特色鲜明”。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文化内涵丰富,传统意味更加浓郁。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以“天地人,你我他”作为第一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对新教材的整体感知
(一)图文并茂
记得去年八月,我第一次在微信的公众号中,看到部编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时,就被它那色彩明丽、极富童趣的插图吸引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本刻板生硬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画书。但仔细读书中的内容,就会发现,它不仅只是一本生动精美的画书。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选用都是有着精密考虑的,既关注了儿童的阅读体验,又满足了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