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精选32篇)
(四)强化德治建设,乡村治理活力强劲迸发
一是深化文明德治引领。通过宣讲活动、“村村响”广播、“xx镇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镇村微信工作群、宣传单、宣传栏、文化墙等多种有效形式,宣传学习省、市及身边的道德模范,造浓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以服务群众为职能定位,聚焦群众需求,精心设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打造群众身边长期稳定的文明实践平台。镇村两级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6处,其中镇级基地4个、村级基地12个。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6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护苗保蕾”和“绿水”为主题的志愿活动25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强化“一约四会”职能,发挥老党员、老村干、新乡贤等作用,推动村级婚丧喜庆事宜集中办事场所建设和婚丧喜庆事宜办理监管,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20xx年劝导全镇婚丧喜庆简办和不办40户、40余场。二是强化振风超市激励作用。全镇共配备振风超市经营店6家,由镇统一置办收银机和积分充值卡,全部实现刷卡兑换积分。按照“6+X”评比模式,开展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评比活动,各村每月xx日至xx日采取村民代表、居民组长、包片村干、邻里推荐等方式推荐当月振风超市评比候选名单,秉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当月振风超市积分评比最终名单及具体积分数额,随后进行公开公示,公示期满后将积分统计表上报至镇经办人员进行充卡,充卡完成后各村领回并发放到人,然后到振风超市换取等价商品。本年度共投入资金2万余元,发放积分247180分,累计评比3755人次,充分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予公益活动、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推行“红黑榜”奖惩机制。在各村普遍设立“红黑榜”,对在各项评创活动中受表彰的农户上“红榜”,发放积分券奖励,获得不诚信户、不孝儿女、卫生不整洁户等负面评定的上“黑榜”曝光,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结合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评议工作,制定评议方案,明确“红榜”和“黑榜”标准,对镇村两级推荐评比的各类先进典型上“红榜”,对子女住楼房父母住危房、不讲诚信的“老赖”、等靠要的“懒汉”等负面典型上“黑榜”,20xx年我镇共评选出黑榜人员近百人,规定黑榜人员在“下榜”之前不得参与任何评优奖励工作。有效增强了全社会履行诚信的氛围,切实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四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组织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积极塑造群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了乡村治理无限活力。20xx年全年共举办了大型自办群众文化活动5场;圆满完成“送戏进万村”及“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共12场演出活动的配合及保障工作;完成了农村12场公益电影播放任务;积极督促xx镇民俗文化协会开展活动,已完成了10场次的演出;开展了体育健身蓝球及足球比赛活动3场次,按要求组织参加双拥杯职工运动会;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组织发展受阻,发挥作用不强。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大环境和资金等问题影响,导致效益低下,另社会组织程度不高,大部分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不高,其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作用越来越弱。
2、村民缺乏治理主体意识,参与积极性不高。村民主体意识不强以及受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村级事务的决策者往往都是少数主要村干部,民意未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3、乡村治理缺乏专业人才,治理成效不理想。乡村人才的流失,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效果。尤其是农村能人的流失,导致农民致富缺少带头人,也带走了乡村建设的社会资金,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公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篇30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县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列入“20__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我县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20__年12月,县政府成立了以陈瑞喜县长任组长的“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了乡镇书记、乡镇长会议,并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事务所长参加业务培训,至此,全县各乡镇以乡镇长为组长、延伸至行政村的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部成立,并充实了工作班子,加强了力量,各项工作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布暑下全面展开。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了“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方案”,确定了组织实施“四个三”的就业培训工作目标,即:“三个优先”、“三个结合”、“三个层面”、“三个三千”。
“三个优先”就是:一是县确定的重点扶持产业优先培训,保证企业用工需要;二是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优先培训;三是库区移民优先培训。
“三个结合”就是培训工作要与就业、与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与引进项目促进发展紧密结合。
“三个层面就是实施三个层面的技能培训。一是企业培训,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三是政府部门和乡镇培训。
“三个三千”就是企业培训3000人,社会培训机构培训3000人,政府部门培训3000人。
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已由尤委(20__)8号文件分解下发给各乡镇,并与县委、县政府下达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挂钩(其分值占总分7%),与招商引资的任务挂钩(各乡镇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或企业培训,并实现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5000元,到外乡镇或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10000元)。
二、研究制定了“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绩效认定和年度考核办法”、“培训经费支付办法”等配套文件。
选定了“海通服装技术培训基地”等八家具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条件和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来承担服装针车工种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整合了300多台电动平车,目前已具备了同时在十个培训点组织培训的能力。
三、开展二个调查,建立二个信息库。
1.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管理。我县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现已摸清了家底,使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8.13万人,其中已向非农产业转移5.5万人(其中在县外就业3.35万人);有7509人愿意转移就业,其中有2298人愿参加服装针车培训,有1530人愿参加纺织档车工培训,有3799人愿意参加家庭手工等其它项目的培训。目前,各乡镇已组织人员对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实行跟踪、动员,使各项培训工作能在近期内全面展开。
2.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建立“工业企业用工信息库”。通过调查,掌握全县工业企业20__年底在册员工信息,并对今年各企业员工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库”的建立既能了解企业的用工环境变化情况,掌握企业下阶段的用工需求,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也为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考核验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在为县内企业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设定了本县企业到县外招工的基本条件,以确保异地员工的“留工率”,维护我县劳动力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四、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用工搭建好平台。
我县在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工作中,了解到部分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企业出现暂时性用工困难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宣传服务月活动”。经过全面动员、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活动月期间,我们共印发了三万份“致尤溪籍在外务工老乡的一封信”;发放6000多份宣传提纲和春风卡;调研了28家企业,安排“华姿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负责人在有线电视台宣传、推介企业的优势;收集、整理了“蓝桐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25家县内企业的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500多个,通过有线电视台“荧屏就业大广场”栏目、“广播村村通”等渠道发布;各乡镇共悬挂“返乡就业,建设家乡”等宣传条幅38条,走访了3万多个农户;组织召开16场(不含村级组织)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代表座谈会”,有754位返乡人员代表参加;举办了30场有25家企业参加的现场招聘活动。活动月期间,共有3041人报名,有1799人被县内企业正式录用(其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27人),为26个缺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