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精选32篇)

2024-06-11 18:55:23心得体会打印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精选32篇) 王娅的事迹,得到了西青区上下的高度关注。记者们密切跟踪记录着王娅善人善举的点滴。在繁重采访工作中,我们总是愿意挤出一点时间去记录她。我们多希望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把她的故事写得生动,把她的镜头拍得美丽。....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

  王娅的事迹,得到了西青区上下的高度关注。记者们密切跟踪记录着王娅善人善举的点滴。在繁重采访工作中,我们总是愿意挤出一点时间去记录她。我们多希望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把她的故事写得生动,把她的镜头拍得美丽。终究,我们来不及对她说谢谢,来不及与她拥抱,来不及了。今天,我们赴王娅最后的约。

  记者的眼睛,一直为寻找西青的美睁开,记者的眼睛,也被王娅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钢铁意志铸成的新闻战士,不会在大雨滂沱的报道中流泪,不会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泪,然而今天,我们都哭了。新闻也许会过时,纸张泛黄,影像模糊,网页丢失……但王娅的精神会永远在我们的报道中涌动。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

  20__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候选者近日公布,天津的王娅入围21人(团队)候选名单,这是天津人的光荣!

  今年春节过后,王娅的故事传遍津城千家万户,无数人被这位心存大爱的普通女工感动着……王娅用微薄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直到生命尽头仍将个人的“全部”捐献给社会,充分诠释了忘我的志愿者精神。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聆听了社区志愿者们的“志愿故事”,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王娅正是天津奉献爱心、奉献社会的志愿者中的优秀代表。

  我们身边的志愿者们,或许同王娅生前一样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也许他们只是一次次俯身捡起垃圾,也许他们只是给养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服务,也许他们只是对社区贫困家庭嘘寒问暖……但他们用一个个看似微小的行动,体现着新时代的志愿者精神,汇聚一颗颗爱心,凝结成巨大的爱的力量。

  这一年就要过去了,王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王娅的精神却始终与我们同行,让我们为王娅点赞。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3

  在观看王娅先进事迹视频的过程中,好多老同志连连称赞“不简单”、“不简单”。为国家电网公司有这样的退休职工感到自豪,有些老同志的眼眶都湿润了。

  看完视频后老同志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有人提问说:捐资助学的善举人人都能做,为何王娅的事迹会如此感人?有人用毛主席的话进行了精彩的回答: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30年如一日,节衣束食,不计名利,甚至省下救命的钱也要捐给寒门学子,谁能做到?这就是她的感人之处。

  当然,我们今天学习王娅事迹不是要大家都去省吃俭用捐资助学,而是要探讨如何学得更有“深度”。我们退休老同志有大量的时间、有对电力行业的了解,完全可以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上有所作所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被列为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就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这是何等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们老同志要发挥自己所长,持之以恒加强“三型两网”知识的学习,为即将到来的“三型两网”建设进社会、进小区做一个称职的义务宣传解释员,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这才是我们今天有“深度”的学习王娅精神的一种体现。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有深度的学习,只要心有爱心,胸有公司和社会,我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就能学出更多的“深度”。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4

  一、学习她恪尽职守、忠诚担当的专业精神

  王娅,1976年成为一名电力工人,1986年进入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先后在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长,20__年5月退休。在王娅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求知探索,勤奋钻研电力专业技术。她参与编写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问答》作为变电运行专业培训的基础教材,在全国电力系统使用了十几年,她参与主持编写的《监控中心现场规程》等技术规范,在天津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变电运行一线,一丝不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累计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无差错,仅在退休前一年时间里就发现并紧急处理了7次设备缺陷,实现了26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展现了一名优秀变电运行职工的风采。

  二、学习她扶弱济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捐款捐物等活动,用大部分积蓄捐资助学,情暖寒门学子。1989年“希望工程”刚刚发起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就捐出100元。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__年汶川地震,从南方水灾、西南旱灾到青海玉树震灾、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到天津市慈善基金会,王娅爱心捐赠的足迹从未间断。退休后的17年里,她把捐资助学当做毕生心愿,累计捐赠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扬社会公德,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善行天下,大爱无疆。

  三、学习她淡泊名利、大爱无声的人格力量

  王娅为人谦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举在退休多年之后才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个受捐助者,处处为别人着想。中央电视台《朗读者》邀请她录制公益节目,她到场支持但婉拒出镜,说“不要给孩子们带来心理负担”。当时一名受助学生就坐在她身后,她始终不肯相认。在她病重时还跟随兴华青少年基金会远赴甘肃山区家访,浑然忘记病痛折磨。她朴实无华的仁爱之心、默默无闻的奉献之心,体现出一名普通职工的高尚品行。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5

  有一个男孩,居住在巴塞罗。被贫穷的父母卖掉,在大街上苦苦流浪。被一个马戏团收留,到了马戏团,才知道上了当,不练到要求就不能吃饭,还得被挨打。终于有一天,他逃出了魔掌,但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

  他跑到一个到巴塞罗的船上,他给别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半是可怜,一半是酒兴,都纷纷给他钱,他正盘算着是买一点儿吃的之后,把钱给父母,还是全花完。正想着,听见有人说:“巴塞罗人最笨了。”另一个人说:“下等的国……”刚说到这儿,头上一把金币像雨点一般地洒下,“拿回去”孩子大喊,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当时他身在国外,中国那时非常穷,但他还是不忘记自己的祖国,学会了本领后,就坚持要回国。但是美国不让回,他就转到日本,日本也不让回,他又转到了德国……就这样走呀走,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中国,并且发明了导弹,成为“导弹之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6

  卢丽安、黄大年、谢海华夫妇、王珏、黄大发、刘锐、西藏玉麦人、杨科璋、廖俊波、卢永根荣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给我的影响很深的是黄大发同志:

  他坚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他干在前面、克难攻坚,让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全村群众高度认可的实绩谱写了为民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就应做到自觉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不松懈动摇,始终受得住风险和困难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大发面对草王坝村山高地贫、缺水少钱的艰苦环境,没有认命,没有叫苦,没有退却,他毅然选择自学技术修渠引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党员黄大发为群众能吃上米饭、喝上清泉、过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难,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担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当前,我们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就应树立敢于担当、实干苦干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不推诿,在实干中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在实干中发展难题,用实干担当坚守初心、永葆本色。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