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书店读书心得(通用34篇)
岛上的书店读书心得 篇1
全书不难读,可以比较轻松读的下去的类型。话题不标新立异,内容不故作高深,也不讲大道理。但是读完感觉确实有点平淡,读的中文译本,语言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书中两个设计点--一是价值不菲的孤本书在书店被偷,一是书店里发现弃儿。以读者心态来看,以为要有什么文章可以做一做,但是后面一直到看完,也没有更精彩的设计。有点失落,不过倒成了此书从始至终的基调。
从书的名字就很明显看出,讲的是个书店的故事。按理说,作为小说,它的故事情节谈不上引人入胜。但是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对于读书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一个相对封闭的安静小岛,一个有品位的书店,还有爱的故事,已经是"童话故事"了。
全书情感最饱满的描写,恐怕就是伊斯梅参加完一对新人婚礼之后,疯狂的把车停在危险的地方,不顾一切的质问自己丈夫那一幕了。这个饱受失败婚姻折磨的女人,由爱生恨,不再年轻漂亮,不再拥有爱情和幸福,也不再拥有原本美好的自己。绝望的只想要两个人一起同归于尽,最好对方消失。
她是个好人,但是她也刻薄,看着一对新人,还在心里念叨两个人衣服品味很差,嘲讽一番。但是,她也知道人家真的幸福呀。
现在自己的想法也和刚刚毕业那会不太一样了。还没开始工作的时候,心里有很多美好的"宏图",简直像斯嘉丽觉得插着羽毛就能征服全世界一样。希望去最高档的办公区,在上海最繁华舒适的地段上班。但是,还没一年,我就发觉自己其实不是真的想要那种生活。我认清了自己的小虚荣,甚至觉得上海的大,忙,快都不是那么可爱了。这种尴尬简直无处安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和大学时期的一个外教聊天。他是加拿大人,那时候正好看到加拿大大火就问候了一下,他很健谈,也问了我很多近况。我说我可能会离开上海,他说上海确实很大,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city person.不知怎么,这句话给我挺多安慰。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求婚的场景也挺有意思的。紧张的AJ准备向艾米求婚了,他把戒指盒从裤兜里逃出来,朝艾米扔过去,本来指望她接住的,但是很巧,正好砸到她的脑门上。然后AJ更紧张了,胡言乱语说了很多自己脾气古怪,没钱,也只是个不景气的书店老板等胡话。最后在艾米好心引导下,终于真的开始求婚了:"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最终他们结婚了。读了这段,我觉得世界上任何求婚都可以是美好的。
中国现在年轻人求婚,更倾向于呼朋唤友一起,当众求婚,可能是我们向来喜欢热闹吧。我曾经也想过要尽量的浪漫,最好到永生难忘那种程度。好像现在想要的也变了,弄一个兴师动众的求婚,简直会尴尬。属于两个人的事情,但凡有爱,怎样都好。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触动就是卖书和卖书真的不是一回事。书里反复说,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书店,那就不能叫一个地方了。但是如果以岛上书店这种书店为标准的话,恐怕很难有地方能够够格为一个地方了。我想起来在锵锵里面,许子东老师总是吐槽说,国内应该赶紧提高一下书店经营者的素质,都是些什么人在卖书啊。确实,岛上书店,或者扩大说书里提及的其他书店吧,卖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英语文学之类的学位的人。书店老板,以及销售人员会给你推荐适合你的书,像AJ还很不客气的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品味不错,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好品味,甚至很糟糕。如果由着他们自个儿来--他们会读垃圾书,而且分不出差别。"
有人引导着读书确实影响很重大,如果中学时期被老师逼着读《白鲸》之类的书作为课外读物,估计很多人都对阅读早早失去兴趣吧。在我印象里面,家里对我阅读也都是压制的态度,从小就知道读闲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抱着一大部格林童话的幸福感永远都伴随着被老爸强制关灯反省的阴影,还有感谢初二英语书刚好够大可以挡的住不是那么单薄的《傲慢与偏见》。直到现在,舒舒服服读一本书,也有人会问你怎么整天那么闲……所以很羡慕能有这样的书店的岛上居民,比如一个警察,通过AJ的推荐也热爱上阅读,并且最终继承发展了这个老书店。那么当下,又是什么在主导着我们的阅读呢?
这本书我恰好是在kindle上面看完的,书里这个古怪的书店老板,在女儿要使用电子阅读器看书的时候,大发脾气,古怪固执的很。我想像的到,如果他知道我是用这么个玩意儿看他的故事,应该会大翻白眼吧。
岛上的书店读书心得 篇2
读《岛上书店》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打开这样一本推荐极多现象级的书。一般来说,我不爱买那些包装华丽而内容乏味的书, 因为觉得无趣,过于通俗。对于书,有时还是很挑剔的……
在阳台上读完了《岛上书店》,天气有些闷。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那种人物背景后的一种淡然的悲剧性。看到书的第一面,那写着畅销25国的腰封,就好似看见家门口黄焖鸡的大字招牌:“一只鸡的传说”。把腰封拿掉后,读感就来了。那略带陈旧的书店门封面裸露出来……
《岛上书店》,一个岛上的书店。故事是一位男性书店老板与一个遭遗弃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销者的故事。作为第三者的母亲无奈跳海,孩子被母亲丢到了店里,被店主收养。期间男老板终于与推销者发生了爱情并结了婚。孩子长大了,打算成为一个作家。但男老板却得重病而亡。围绕书店这个故事发生地,展示了众多的读书者,烘托出整个岛的读书氛围。
与书相遇,与人相遇 岛上书店是梦幻童话
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唯一的优质文学”提供者是一个高冷孤傲的书店老板,而他的个人好恶、文学偏见左右着岛上居民的阅读视野,他无视读者的抱怨,对嘀咕“书价太贵”的读者冷嘲热讽。他既苦恼于收入微薄,又对任何可能引起普通人兴趣的书嗤之以鼻——“我厌恶电视真人秀明星请人捉刀的小说、名人的图文书、体坛人物的回忆录、搭电影顺风车的版本、新奇玩意儿以及——我想不用说——关于吸血鬼的书。”
不错,正如书中所说,在这个年代开书店的人都有几分英雄气概。而老板因车祸去世的妻子也说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然而,这位孤岛英雄却并不怎么讨人喜欢。没办法,将自己的品位强加于人的书店竟然能够存活。想象一下,如果小岛上只有这样一家面包房会怎样?
然而,这个被遗弃在店内的小女孩改变了老板、这家书店的命运轨迹。为了让玛雅阅读,他开始进不喜欢的绘本;为了给玛雅更好的照顾,一向独来独往的他也开始与邻居妇女攀谈,进她们爱看的书,吸取她们养儿育女的经验;还办起各式各样的读书会。
如果说之前的岛上书店只是老板和妻子用于实现理想的个人书房,现在,它才变成一个人与人相遇的地方。
读完,一直在回味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做心电图的话,可能会看到我的心脏像波浪一样跳动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书,永远不会过时。”
岛上的书店读书心得 篇3
对和“书”有关的小说都很感兴趣。想知道在不同人的心里,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书的关系,又从书中获得了什么。对我来说,读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拓展自己的书单。或许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最爱,或者是其他角色推荐而来,哪怕是作为参考文献出现。我很喜欢其中的关联性,一本书带出另一本,款款而来,绵延不绝。如果你是在读书方面和我有着同样诉求的人,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岛上书店》。
主人公AJ是岛上书店的主人。小说开头从出版社书籍销售代表阿米莉亚到岛上来和AJ碰面开始。彼时AJ是一位经历了丧妻之痛的独居中年男人,面对新的销售代表毫无沟通的热情和信任。尽管阿米莉亚尽职的向AJ推荐了书籍,却没有得到回应,甚至是应有的尊重。最后一气之下只留下了她力荐却被AJ极度嫌恶的书籍《迟暮花开》和出版社的书单拂袖而去。
其实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看开头就会知道这两个人最后一定会发生些什么,或早或晚。后面的故事情节简而言之就是AJ醉酒的晚上丢失了他收藏的最值钱的诗集。而后在某个外出跑步的夜晚归来,发现有人将2岁的女孩儿留在书店拜托他照顾,而几天后,女孩儿生母的尸体被发现……作者设置了一个个谜团:《迟暮花开》这本书对他们而言有什么意义?谁偷走了AJ的诗集?被留在书店女孩儿是谁的孩子?她母亲为什么会自杀?AJ和艾丽斯是怎样在一起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这些迷让人忍不住想读下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