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精选31篇)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1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一本《班主任工作漫谈》让为人师者、为人班主任者受益匪浅,这里有他生命之石划过天空的闪烁光芒,有他教学足迹踏过莽原的坚实印迹。它不是经典,却是践行的楷模,它不是哲理,却熔铸了教学的睿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班主任而师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学生的心目中,任课老师除了对人生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一般的印象并不深刻,而班主任老师却始终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很少有人记不得自己从小到大的班主任是谁的。因此,有人说,当教师如果不当班主任,不算是真正当过教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魏书生老师从教三十年,尽管身兼社会数十职,却始终不渝地在教师岗位上做着一名班主任,甚至同时做着几个班的班主任,他说他是“属于喜欢做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是什么让他爱上做班主任的呢?他说教师有三大收获: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想来这些更能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原因吧。
他做班主任,我的感觉是:实。他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在实践中讲求实效。他管理班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书中我也看出他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得出的,或许有失败的教训,但他成功了。比方说,他行之有效的《班级日报》就是一例。十几年如一日地去做,不知道日报已堆得有多高了,但学生从这里获得的东西却是不可估量的。他们在这里学会了采集、编排、美化,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吸纳知识、撷取精华,学会了持之以恒、日有所得,学会了征求意见、评价总结,更为他们自己留下了一份成长履历表,只要想知道某年某月某日自己的班集体发生了什么,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都可以翻出来查得到。它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能力,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特色,班级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效仿和推广的。
同样地,他指导同学参加劳动、管理班级,都体现出脚踏实地的作风,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都能从实际出发,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教益。他说得很好的一句话:“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让我们抱怨个别学生难教的老师自惭形愧,他看到的不是学生的不良面,而是他们积极的一面,是每个学生能与老师相融的一面,是他们得以获得自信的一面,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面。为什么不论多差的孩子也能在他那里品学兼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常有对个另学生抱有“儒子不可教也”的思想?关健是人家在实践中研究并证实了人的可塑性,他用自己的教学探索告诉大家,教师是要在实践中提高的。对难教的学生他说:“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我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由此可见,他不是将难教的学生当作自己教学上的障碍,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提高水平的助手,是自己成长的必需,他没有将这些学习困难生、思想后进生、行为不良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不把他们视作敝屐,而是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改变他们。
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我觉得他擅长运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商量法”。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在转变这些学生的时候,他还很会运用比喻、引申、口诀的方法,让人在易记、易背、易用的基础上遵守这些规则,避免违反有关的秩序、要求。如用“小马蹄坑”来比喻一些学生的小气量就像小马蹄踩出来的坑,里面放不了多少水,而且一颗小石子就能在里面激起巨大的波澜,也即学生会因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或喋喋不休,以至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态。他以这样一个简明的比喻就告诉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谓形象。他还将学生犯错误时的内心矛盾比喻为两个自己吵架,常让学生写自己内心两个人的争斗,一个是正义、正确的思想,另一个是狭隘、懒惰、自私的心灵,通过这两个内心里的小人的争吵,来明白自己的缺点错误,最后让丑陋的心理在心里无立足之地。有时,学生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表现自己的不平,对社会的丑恶面、阴暗面表示不理解甚至厌恶起这个时代和社会,这时,他又用“心灵的摄像机”来比喻大家的观察点,告诉学生观察点应该在哪里,就比如我们去公园游玩,你注意的应该是公园的鲜花、绿草、亭台楼榭,而不该是角落的垃圾、痰渍、臭水一样。学生有时管不住自己,他称之为“三闲”,这让人想起“三弦”,其实是指“闲话”、“闲事”、“闲思”,并用选举“闲话能手”的方法杜绝了学生自习课上讲闲话的现象。
穷之不尽的方法都在魏老师的教学实践中迸发出珠玉般的光泽、宝石般的奇丽来,不能不说是他勤于实践、敏于钻研的结果,让人叹之服矣。
所有这些都与魏老师笑对人生、痛而后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甘于吃苦,事事处处都走在别人前面,做在别人前面,别人走的捷径他不走,别人享受的东西他放弃,甚至作报告几小时他也一直是站着的,别人问他为什么、累不累,他说习惯了,这样能得到锻炼。他在吃苦中尝到了别人尝不到的甜,这就是他一直矢志不渝的原因吧。
当然,这本书中也有时过境迁的东西,有不能与时俱进的感觉,在现在看来,有些只是适合于那个年代的东西,学生的变化、社会的变化都会导致教学的变化,但瑕不掩瑜,变的是外在的东西,不变的人的本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千古未变,过去的经验仍然是现在借鉴的珍宝,何况,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当中,从他现在的各种报告中也能看出他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我们更能体会他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突破,在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登峰造极。魏老师的这些教学精神始终是吾辈应当学之、参之、悟之的东西,他的人品、教品都是他在教学中砺炼出来的,没有他长期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就不会有如此贴近我们教学生活的丰富经验,所以,我要说“践行品自高”。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2
在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的开篇自序中第一段文字: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这段文字正合我的心意,对魏书生老师早已听闻已久,对于他科学、民主的管班方式通过读书,能模仿一二,再次品读这本经典之作,融会贯通后,在实战中更成为了利器,让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如鱼得水,因为读书,能让人成为一个有温度、懂生活、会思考的人,让我也成为了一名智慧而快乐的班主任。
一种态度,让班主任工作智慧阳光。书中说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没有必要非要把自己装扮成“严师”,总想着用高调的声音,严厉的面孔,无表情的判断来处理孩子的事情。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朋友间的谈话,就是我虽然个子高,但我可以蹲下来和你说,和你一起游戏,一起谈心,一起探讨一道习题,当我们把孩子都看成天使,我们的生活自然生活在天堂里,既然态度能改变我们的工作心情,进而增进工作效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给自己起的QQ签名就是微尘也快乐,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每个小人物都能有自己的快乐,事实上教育这份充满童真的事业里,乐趣何其多,我们经常说累并快乐着!这总好过于累并痛苦着吧,一念之差,我们能选择自己的生活,还如同魏书生老师说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差,所以我们要微笑面对这份工作。
一种方法,让班主任工作积极向上。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他认为是道德长跑,我个人非常推崇记日记这种习惯,所以也会倡议我的学生们去写,写日记的过程是教人求真的过程,教人向善爱美的过程,起初我没有在意通过几段文字能改变一种班风,本以为能让孩子们积累作文的素材,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它的力量,我们班级的学生要写班级日记,开篇由我来写,每位同学一篇按着学号每天记录,第二天分享给全班学生,起初大家对于新换的老师过于严格而不适应,总要说老师太严格了,某些同学又挨训了,接连几篇都是这样的内容,后来我就教他们要换位思考,老师为什么要严格你们的书写,为什么对你们的作业容不得半点错误?大家发言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书写粗心的毛病的确该改,老师正在帮助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后来的日记中就是给有毛病的同学提建议,希望看到他认真的一面,再后来我告诉他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同学的美好,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到最后我们的日记中既有诙谐幽默的班级故事,还有励志的同学事迹,在小考前还有集体倒计时的彼此鼓励。分享这样一段话,孩子们自己在日记中编的儿歌:我们这一班,就是这么拽,可打可闹可神气,还那么可爱,后宫家里68,个个才艺顶呱呱,电视台被采访,研学北京一起闯,儿童节少代会,听党话跟党走,进部队去联欢,解放军叔叔来称赞,省级优秀班集体,名副其实靠我们自己!”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下的是孩子们童年美好的回忆,更有成长中的乐趣,真正实现了道德长跑的意义,让人心灵健康开阔,让人求真、向善、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