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精选33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篇1
年味淡了,还是年俗新了?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今年的春节长假,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手机上“抢红包”的热潮席卷了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长辈赠红包、领导发福利、朋友送祝福、同事抢红包……今年过年期间,不少市民的手机微信群里可谓热闹非凡,“红包雨”下得格外猛烈。
“手机红包”掀起的新风潮在社会各界引发争论不断:有人觉得它给春节增添了趣味,有人却认为它冲淡了年味,扭曲了年俗的本来面貌。
“大多数抢到的红包都是几元、几角,大家就是过年图个开心热闹, 家人、单位同事、朋友都建了群,边抢红包边聊天,也增进了感情。”记者发现,微信群中派发的`红包比现实中收到的要“薄”不少,而参与抢红包的人却较多。“经常有朋友拿出一元几角钱分成几个红包,大家抢得热火朝天。”对许多人来说,红包金额多少并不是重点,主要是通过红包金额背后的寓意来传达欢乐、送去祝福、表达心意。
然而,“抢红包”这种形式在许多人看来却不欣赏。家长们在看到自家孩子春节这几天整天抱着手机“抢红包”,完全不顾其他,心里会是既失落又无奈。“好不容易盼个过年团聚,孩子们却只顾着在手机上抢红包,把家里人冷落在旁边。”今年62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以往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说说话、串串门的氛围令人怀念,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而“抢红包”正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曲”。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除夕当晚,网络支付宝“咻一咻”网友互动共计3245亿次;微信红包除夕全天收发量达80.8亿个,是兔年除夕10.1亿个的8倍。游子千里归家,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好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有媒体评论,“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热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难以“叫醒”一些埋头于虚拟世界的人。
难怪有人质疑,“抢红包”是淡了年味,还是新了年俗。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把它当成春节小插曲,没事抢个红包增添过年气氛,是好事,但如果为了区区几个红包,忽略父母或长辈期盼交流的眼神,未免得不偿失。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篇2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放鞭炮、布置房间,等待着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网上了解了解春节的习俗……
春节农历初一,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我国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贴对联、放鞭炮……
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现时间,原来它每年春节都来,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的时候,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还必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们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夜。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挡着饥饿。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树林。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就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和邻居、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年,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再也没有来了。
通过网络,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春节风俗的知识,以后要经常上网,了解了解大事和有趣的事。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篇3
春节,顾名思义,应该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是我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从腊七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那些天南地北的亲朋故旧,不顾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义回家,以亲人团圆的名义回家,相聚在春节里。
春节的重头戏,要数团年宴了。这一天大人们最为忙碌。厨房里热气蒸腾,煎炸蒸煮飘香,锅碗瓢盆齐鸣;爷爷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妈妈厨艺了得。像我这样懒散的人,也要参与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团年宴的早一点开席,以便大快朵颐。
下午四点,亲人陆续到齐,一番寒喧之后,论资排辈入席。满桌的菜肴,满杯的琼浆,满满的亲情,弥漫了整个空间。亲人们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调侃。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有敬酒的,也有赖酒的,酒杯碰得咣当作响。一顿团年饭,起码要拉扯上一两个钟头才肯罢休。
亲人们无论喝多少酒,却总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客厅里人多挤不下,就看卧室的电视、书房的电脑,甚至用手机浏览。当春晚主持人敲响新年的钟声,成千上万的烟花升天燃放,将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过后,便是大年初一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车水马龙,小巷中,行人如织,出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大人小孩,无论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乐之声,不绝于耳;礼花鞭炮共鸣,震耳欲聋。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篇4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篇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过年。在我们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