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工作汇报(通用30篇)
4、坚持公开,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凡是通过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形式来筹资筹劳建设的农村公益项目,由3—5名受益群众代表配合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成员,对工程进展、质量和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并在村交通要道、群众居住集中的地方,定期将项目建设、物资使用、资金支出等情况进行财务公示、进度公示、筹资花名册公示、会议记录公示等,使整个工程项目都在群众监督下进行,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工作“阳光化”。
5、严格程序,力求实效。项目镇街严格按程序操作,组织召开村党员会、群众会、结合村内实际,把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整村推进等有机结合起来,着重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村内道路、水利设施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真正发挥效益,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成效,得到实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单一,有待加强。目前,我区在宣传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面主要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一事一议及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步骤、政策规定,营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但是,宣传方式还不全面,上报上一级信息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中长期规划有待加强。目前,我区在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上,主要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村内道路、人行便道、水利设施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没有完整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中长期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未完工项目要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要求今年8月份前所有未完工项目都必须完成,确保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形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制作专题片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人人知晓政策、理解政策、利用政策的良好局面,让农民群众对此项工作清楚明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完善中长期规划。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要大力支持,积极整合其他资源,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注重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
村工作汇报 篇3
今年以来,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坚持以“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业、消费、民生等行业和领域为信贷投放重点,积极扩大信贷规模,加快贷款有效投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92.08亿元,较年初增加53.45亿元,同比多增36.69亿元,一季度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贷款余额和增长额均居全市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分列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第3位和第2位。
积极扩大信贷规模。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联社办事处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订了全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计划,确定全年各项贷款确保增加60亿元,力争达到65亿元,其中一季度贷款投放不低于35亿元。围绕以上目标,全市农村信用社强化资金组织工作,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扎实做好客户信用评级和授权授信工作,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政策联动和项目对接制度,积极寻找合作项目和扶持对象,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夯实了贷款营销的基础。
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全市农村信用社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金需求,重点加强对农产品种养、购销、加工和仓储运输业的贷款支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资金扶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服务,适时满足“三农”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截至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已达243.91亿元,比年初增加23.94亿元,同比多增5亿元。
扶持小企业加快发展。省联社办事处督导各县市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加快推进“千家小企业培育活动”为契机,主动加强与经贸委、中小企业办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贷款项目储备库,创新小企业贷款产品,积极推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企业原材料等存货质押以及动产第三方监管等贷款业务,全方位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专业担保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行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贷款,大力推广村级大联保、市场联盟贷款业务,将传统的点对点贷款营销变为批量贷款营销,进一步提高贷款效率,促进小企业加快发展。截至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99.5亿元,比年初增加5.95亿元。
大力拓展城乡消费贷款。围绕扩大内需、支持服务业发展,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城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公务员贷款等业务;借“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及提高各项农资补贴之机,加快推进农民购置大件耐用消费品、农机具等消费信贷业务;加大对城乡餐饮业、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拉动大众消费;大力支持农民自建住房、购置生产消费用品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市农村信用社新增消费贷款8700万元,同比多增3100万元,消费贷款占比达到2.9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努力促进民生事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增收为重点,大力实施“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和“信贷助推农村妇女创业行动”,累计发放农村创业贷款723万元,扶持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妇女走上发家致富之路。积极开办“齐鲁惠农一本(卡)通”业务,将各类财政涉农补贴通过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准确、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已累计发放“齐鲁惠农一本(卡)通”86.8万本,代发各类支农补贴2.3亿元。
村工作汇报 篇4
我们xx县共有10个农村乡镇、76个村,有耕地141万亩,其中旱田99万亩,水田42万亩。由于多年的小机械作业,使耕地土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粮食产量始终没有大幅度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农机补贴政策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引入大机械,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一是提高了整地工作水平。20xx年,全县秋整地工作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整地面积达到1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7%,80%以上的地块都达到了待播状态。跨区作业29万亩,机械收获62万亩。由于去秋整地质量高,今年在春旱严重的情况下,我县仍然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而且长势非常好。
二是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每标准亩作业费用平均降低了2—3元,全县共节约资金120万元。
三是激发了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热情。20xx年,农户自行筹措资金购入大型拖拉机达45台。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3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长29。拖拉机保有量达5700台,机引农具达3739台(套),对农业贡献率达到了1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严格把握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建就要建好。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依据农作物区域布局特点、农民经济实力状况、购机积极性高低等综合因素,确定在9个乡镇的11个村先行建立农机合作社。
二是高标准建设场库棚。在借鉴兄弟市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我们首先在xx乡xx村、xx乡xx村建设了两个样板社,供其他乡村学习模仿。为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我们抽调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指导组,深入11个村,根据各村的不同条件,逐一帮助选定场址,并设计了标准化建设图纸,要求各社对图纸的修改必须经指导组同意。我们还创新性地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交纳5万元的建设抵押金,通过市里验收合格的全部返还,不合格的视情况相应减扣,目前55万元的抵压金已全部返还。经过努力,全县11个农机合作社共建设高标准机车库1860平方米、办公室700平方米、农具棚138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
三是科学选配农机具。在农机装备上,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派专业人员根据水旱田使用机械的不同,各村的.地形、地块和道路等差异,因地制宜地帮助选定农机具的型号、生产厂家,并和乡村干部一同带领农民到现场选购农机具。截止目前,11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49台,其中100马力以上的24台,90马力的20台,80马力的5台;配农具93台(套);购置联合收割机13台。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农机合作社管理细则》等8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县农机总站与11个农机合作社签订了规范的合同,明确了违约责任。为确保国家投资不流失,我们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上交5万元违约抵押金,抵押期限三年。我们还对各个农机合作社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将情况及时在各乡镇范围内通报。经过努力,全县11个农机合作社全部达到了建设标准,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运营、当年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