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个人感受优质(通用32篇)
作为高中的班主任,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学习建设得更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更好。
班级管理个人感受优质 篇6
责任感是道德情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所属的群体、生活的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学生如果缺乏责任感,必然会影响集体交给的任务的完成,必然会对个人的品德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影响其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反之,则会变成一盘散沙,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呢?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以爱育爱,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
情感因素的核心是“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学习的责任心,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便在校门口挂上这样的标语:“热爱你的妈妈吧”。可见,“爱”是责任感的基础。一个热爱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学生自然就会对这些产生责任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以爱育爱,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实践中能体会到,教师是影响学生责任感形成的主要人物,要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激情都凝聚成对学生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这种细致而高尚的爱,激励学生去拼搏,去爱我们这个世界。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便会在爱的氛围中奠定责任感的良好基础。
二。相机诱导,在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感知责任感
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例中弄清什么是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中,我考察到低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避免词语解释式的生硬讲述,而是列举出许多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农民辛勤劳动,种好庄稼是他们责任感的表现、工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责任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发言踊跃。最后,我问“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认真学习”,进而我又问: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你认为还应尽哪些责任?学生们纷纷答出“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帮助同学”等。接着,我又问:在家里你又该尽哪些责任呢?学生又能答出“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等,由此可见,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责任感,并且知道自己有哪些责任。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责任感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不同年段所要达到的责任感目标。在这些目标导向下,规范自己的言行,加深对责任感的理解。
三.榜样激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学习得来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教育者是第一榜样,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因而,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以性格培养性格,以心灵塑造心灵”。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以一种榜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教师责任感真强”从而产生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念头。
其次,注意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大力表扬班上富于责任心的人和事,组织榜样者向全班介绍各自的动人事例,还给他们记上光荣册,以激发全体学生向先进学习的思想感情。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件件小事中形成责任感
马卡连柯说:“无论在生产上,课堂上或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即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积月累,瓜熟蒂落取得成果。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班上一张椅子倒在地上,挡在路中间,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绕它而过,没想到把它放好。这时一个女生主动把椅子移开摆正,我抓住这一件小事,在班上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称赞她有极强的责任感。又如,班上每天的值日生,在工作完成优秀
班级管理个人感受优质 篇7
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本人认为,只要观念更新,班主任工作成效随之也就会出现。
一、关注差异性
这就决定了作为班主任,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它像阳光一样,洒向大地上每一个角落。喜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是班主任狭隘教育观的表现。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妨借过来说:一个班主任爱优等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也有许多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二、构建师生对话平台
班主任工作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本任务的。在伴随学生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所担当的是引路人的工作,他所扮演的角色是良师益友的角色。因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在学生人生成长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班主任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中专生即将走向社会,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他们脚下的路在哪里?他们将走向何方?班主任是他们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对中专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与他平等对话,伴他成长的引路者,解惑人。
三、让学生自主管理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理解、执行班主任意图的目的。
班主任尽可能减政放权,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做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者到学生干部的教育,我们都应渗透这一思想。我们要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面对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漏洞,死死盯住学生的言行,随时以组织纪律管束之,而应当是做细致地疏导。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宽松的环境,创设和谐的氛围,形成开放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
四、让班级管理科学化
要想把一个班级管好,随意是不行的,必须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科学管理上,许多班主任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使自己不断地完善。如:班干部轮流坐庄,竞争上岗;师生共议,同树良好班风;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班级各类明星评比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选好主题,定期召开班会;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一武器,建立问题集体评议制度;按学生类型,召开教导会或个别谈话;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