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4篇)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5
12月19日的星期五,是让我格外难忘的一个星期五。这天,乐从镇第十届奖教奖学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作为学校的小记者,和同组的小伙伴们对此进行了采访!
负责带我们的徐老师一早便召集我们开了会,又对我们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放手让我们“起飞”了。
我和麦晓岚、钟彦洋、闻新元一组,大家都想做采访者,所以最后我们决定每人都有机会,轮着来。一个人负责采访,另两个负责做同步记录,另一个则负责拍照。我采访的时候,由钟彦洋和闻新元做记录,麦晓岚负责拍照。
闻新元“冲锋”,第一个进行采访。开始的时候,闻新元昂首挺胸,一副壮志凌云的模样。但嘉宾一入场,他两脚便软了,手也麻了,头上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看他脸上那幅惧怕的“画卷”,就知道他心中一定揣着只兔子——忐忑不安了。不过,要上场时,他可一点儿也不含糊,勇气鼓得满满的,像要远行的船一样帆张得足足的,采访了一位中学生。采访中,他可一点儿瞧不出紧张了,看他那微笑致意、有礼询问的样子,还真活脱脱一副大记者的样子咧!
麦晓岚可真是一位巾帼英雄。她自信无比,像一座山峰似的站着。不过,这名“女孩强人”可不是傻呆呆地站着,而是在那儿观察“猎物”。过了半分钟样子,她就瞄准了一位中年女教师进行了采访。她们谈得十分融洽。
到我上了!我深吸了一口气,想压住来自内心的紧张和压力,但不行,于是我又小声地鼓励自己:“我能行!”最后,我对一位面相和蔼的中年男子进行了采访。一问,才知道他是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于是,我便又抓紧时机,多采访了他几个问题。采访完后,我松了口气,心里也好像乌云散尽的大晴天一样豁然开朗,后来,再采访,我一点也不紧张了。
钟彦洋一出场就OK了,她先是与一位年轻女老师交谈着。她以那张可爱的圆脸和大大的可人眼,征服了不少人,几乎每次采访都马到成功!
这次采访结束时,大家都十分快乐,我呢,也珍藏了一份成功,一份喜悦,这难忘的一次经历,将在我成长路上永远“悬挂”!
采访中的我!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6
12月12日,我和另外一个小记者——贺维嘉临时接到通知,在唐老师和湖南都市频道记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沈慧婵姐姐家。听说她现在23岁了,还患了先天性的小儿麻痹症,可是她还是用笑容面对每一天,所以我们想看一看她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她们家的房前,我看到了她家的房子:大约只有3、4米高,房顶是用瓦片铺成的,虽然外观简陋,但是房子里面还是整整齐齐的。一进门,我便站在了沈慧婵姐姐的面前,她面带微笑看着我,我便问:“姐姐,你过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姐姐回答道:“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非常慈祥的母亲,还有非常友好的同学,我能和她们一起做手工,一起锻炼、画画、晒太阳,所以我觉得很幸福。”
不久,沈慧婵姐姐的母亲回来了,都市频道的记者对她的母亲说:“阿姨,你能跟她洗一下头发吗?”阿姨说:“可以。”说完,阿姨便去接水,把沈慧婵姐姐扶到水边,轻轻帮她洗头,生怕姐姐感到不舒服,洗完后,阿姨又帮姐姐吹头发。另一个小记者贺维嘉问:“阿姨,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姐姐,您觉得厌倦、辛苦吗?”阿姨热泪盈眶地说到:“厌倦时肯定有的,但是她毕竟是我的亲生女儿啊,我不照顾她谁来照顾她呀。”
唐老师去帮沈慧婵姐姐拿助走器,沈慧婵姐姐把她细心地打开,轻轻站起来,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走出门后,沈慧婵姐姐吃力地上着楼梯,我和贺维嘉连忙扶着她,记者看到了她的助走器,问:“你这个助走器是被磨穿了吗?”这时我们才发现助走器有两个脚已经被磨穿了,还有两个脚盖子也掉了。记者让姐姐的母亲把她穿过的鞋子拿来看一看,这时我们竟然发现她的鞋子底也被磨穿了。
我们还去了沈慧婵姐姐的学校,看到了姐姐学习的地方,也看到了许多和姐姐一样身残志坚的同学。
虽然姐姐身体残疾,但是她却不想平常我们一样娇气,而是坚强地用笑容来面对生活,我希望我以后能像姐姐学习她的坚持不懈、乐观开朗,也希望有更多地好心人来帮助她们,让她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今天,我特别的兴奋和紧张,因为我和甘若雨同学参加了由《池州日报·九华晨刊》小记者工作室、悠悠亲子俱乐部和青阳经济开发区联合举办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对家长和同学进行了采访。这可是我第一次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呢。
活动开始前,报社的编辑把我们小记者带到了一个会议室,给我们讲了许多采访的要点,我认真地听、仔细地记,生怕漏了什么。
老师说完了,我迫不及待地下楼准备采访。可楼下的亲子活动“两人三足纸杯运乒乓球活动”正在热闹地进行着。虽然室外的风很大,温度很低,但是我看大家一点儿都不觉得寒冷。家长和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跑,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
运球活动一结束,我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对一位阿姨进行了采访:
我微笑着说:“阿姨,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那位阿姨也微笑着对我点点头。
“阿姨,你们在外面打工时想念孩子吗?”看了下提纲,我迫不及待地问了我的第二个问题。
阿姨语调低沉地说:“肯定会想,她爸爸在外面打工时特别想念孩子。”
我又问:“想念孩子为什么不把她带在身边呢?”
阿姨无奈地说:“因为她爸爸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她。”
我也体会到阿姨的伤心,我就换了一个话题:“那现在您想对孩子说什么呢?”
阿姨说:“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女儿,希望她能好好学习!”
采访结束了,我很礼貌地对阿姨说:“谢谢您!”
我在同学们当中突然发现了我的同学——王艳婷,我知道王艳婷是我们班的留守儿童,我看到她很开心地和她的爸爸站在一起,我想今天肯定是她最开心的一天。
活动结束了,我心中有很多感慨。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之间进行了一次亲情交流,并且青阳经济开发区也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提供了工作岗位。这样,那些家长就可以不用出外打工了,他们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孩子了。
太阳出来了,我觉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
我也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随时看到爸爸妈妈,我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8
老师这次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采访!我和甘若雨、江琰一组。因为我们都想采访一个人,那就是以前在少年宫教我们美术的程慧老师。
我们觉得她人很好,脾气温和,一定会配合我们做完这次采访的。
星期五中午,我们匆匆拟好了三个采访题目就出发了。我们来到“知心苑”,程老师不在,我们又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综合办公室”太好了,程老师在练字。
我们先敲了敲门,然后走进去,我和江琰一起害羞的说:“您好!程老师,我们要来做一个次方,请问你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程老师感到很意外:“做采访啊?好吧,你们问问题吧。”甘若雨来记采访记录,我和江琰来问问题。
采访开始了,我们一起问:“请问您在看学生画画时,感到最欣慰的是什么?”我的心里好像在打鼓,很紧张,虽然程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但是他、她毕竟是老师呀,老师没什么好怕的,可我们这是第一次做采访,提纲列的对不对我们自己心里都没底。由于我们是一起说的,老师好像听不太清楚,我急得直跺脚,只好重新把问题说了一遍。老师回答得很简短:“因为看到学生们画的很高兴,有味道,所以觉得欣慰。”
简短的记下之后我们随即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请问您最喜欢的一位学生的画是什么样子的?他是谁?”这次一下子问出了两个问题。可是老师给出的答案却让我兴奋,也感到不可思议:“我最喜欢的一个学生画的画是‘植树’,是陈楠画的,虽然画得不怎么样,颜色也不是很均匀,但是她画的很用心,我对那幅农民画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的心里好像吃了蜂蜜一样,甜死了!在脸上虽没有表现出来,在心里却是乐开了花,看来今天晚上做梦都要笑醒了。
第三个问题我问的心惊胆战,因为我觉得那个问题问得很“不科学”。是这样的“您画过您自己觉得最自豪的画是什么画?叫什么名字?”程老师犹豫了一下说:“我画的最引以为豪的画呀,那是农民画,是我自己创的,名字叫《纳彩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