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4篇)
剩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又先后采访了2位阿姨、2为叔叔,看着自己采访本上他们签的名,我心里有了一种成就感。
这一次的采访已经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更锻炼了很多,我相信在下一次的采访中,我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我是一个地道的江西人,妈妈却出生在“龙谷丽人之乡”——浙江遂昌。今年春节刚过,妈妈要回娘家打工——采茶,于是我便随妈妈来到遂昌读书。
让我迷惑不解的是:遂昌为什么被誉为“龙谷丽人之乡”?这里生产的茶叶为什么要叫“龙谷丽人”?还有茶叶的种植、生产等情况,我也一无所知。为了解开心中之谜,我便和伙伴们来到了遂昌有名的茶厂——钱瓯茶厂,对谢老板进行了一次小小的采访。
谢老板说,我们这里生产的茶叶茶条浑直,颜色翠绿,清香持久,冲泡在杯中,嫩芽直竖,亭亭玉立,好似丽人起舞,所以命名为“龙谷丽人”。遂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茶叶生长。勤劳纯朴的遂昌人爱茶,家家户户种茶,茶山茶园处处可见,大大小小茶厂遍及城乡。生产“龙谷丽人”历史悠久,北宋时候,这里就是全国40个著名茶场之一,每年要向宫廷贡茶。龙谷丽人茶是绿色食品,是获得国际金奖的名茶,所以遂昌自然荣获了“龙谷丽人之乡”的美称了。
我接过谢老板的话问:“谢伯伯,那我们这里出产的茶叶都有哪些品种?”谢老板兴致勃勃地介绍说:“我们这里的茶叶品种很多,主要以银猴、银霜、龙井43、乌牛早、白茶、土茶为主。”
说到龙谷丽人茶制作,谢老板告诉我们:“龙谷丽人茶的品质十分过硬,既讲究品种,又讲究采摘时间,还讲究制作工艺。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间生长的茶叶芽头,以银猴、银霜、龙井43、乌牛早、土茶为材料,并且以一芽一叶初展、肥壮匀齐的芽头为采摘标准。所采摘的芽头,还要通过摊青、杀青、揉捻、整形、烘干五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看着摊在竹簟上嫩绿的茶青,听着唰唰唰的杀青声,还有制茶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不禁问道:“谢伯伯,您这样忙碌着,效益还好吧?”谢伯伯爽朗地笑了:“这可说不准,得看气温变化和行情了。如果气温不是很高,茶叶生长较缓慢,制作龙谷丽人茶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如果市场行情好的话,个把月下来,赚个十几万、二十万应该不会成问题的。”
半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回来的路上,我边走边想,今天的采访,不仅让我得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增添了对“龙谷丽人之乡”——遂昌的深深热爱,真可以说是“双丰收”啊。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一束阳光斜射下来,照得地面斑斓一片,更照在同学们欣喜无比的脸上——是的,我们有幸作为刘海粟小学的小记者,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常州人民熟知的化龙巷网站的开创地:新北区太湖路9-1号,以了解化龙巷网站是怎样运营的。
坐在大巴车上,同学们一路谈笑风生,期盼着快点到达目的地。可到了那后,我心里不由得又感到一丝紧张和惶恐。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总管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他热情的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办公区,20__多平米的现代化工作环境整洁宽敞,就象电视里的白领们工作的地方一样,一格一格的,每个桌上都有一台电脑。他还一一为我们介绍了每个房间的分工,并给我们粗略讲解了整个公司是由记者、技术人员、会计、CEO等120多名员工组成。
接着我们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一窝蜂的来到最大的那间办公室,开始了我们的小记者采访大记者活动。我和隔壁班的王斌组成一支采访队去采访一位记者姐姐。走上前去,我的心情十分紧张,看着她一脸严肃地对着电脑,更有点忐忑不安,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王斌用手肘捅了我一下并轻声说:“快问呀。”我听后鼓足勇气,结结巴巴地开口了:“请……请……请问,您,您在这儿工作多久了?”我想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回答的特别大声但很亲切:“大概三年左右吧。”看着她那热情洋溢的笑脸。我的紧张感在一刹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时,我打消了顾虑,一鼓作气连问了她好几个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使我知道了整个网站是这样经营的:她们每天一上班,先看看网民提供的信息,再让记者去证实,最后编写在网站上,给全常州142万拥有化龙巷账号的网民浏览。网站上还有房产、汽车、婚嫁、母婴、美食、旅游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位阿姨很爱这份工作,只见她电脑的显示屏上两个可爱的包子吉祥物“香香”和“忧忧”每天都在向她微笑。她们公司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生活在常州,爱上化龙巷”。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工作人员,我们怎能不爱上化龙巷呢?
现在是个网络时代,一切信息都离不开网络,正是有了化龙巷这样的网络媒介的存在,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快捷之路,才会获取更多的信息。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每当我看见同学们戴上小记者证,我就羡慕不已。我暗暗想:如果有哪一天,我能当上小记者,那该多好呀!
今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当上了《雏鹰·希望》专刊的小记者。当我接到处州晚报发来的小记者证时,我十分激动,盼望着能早点戴上它去采访。可不,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小记者要去移民区采访。我是既高兴又紧张。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该采访什么呢?我问他们问题会听吗?移民朋友是怎样生活的?……”没等我们回过神来,目的地已在我们的眼前。
迎接我们的是位和蔼可亲的移民工作组叔叔。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镇委副书记季叔叔。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孔,使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我们的问题就像打开的闸门,一个紧连着一个,采访起季叔叔。季叔叔非常耐心的给我们介绍着,讲解着。你看,小记者还真挺像的呢!手中的笔一刻不停的在记着。
随后,季叔叔还带我们参观了我们温溪三个移民安置点。来到了移民区,只见移民朋友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住房,虽然天有些冷,但他们还是干得非常起劲。从他们的汗水和笑脸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明天是充满了希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可要好好利用今天的小记者证。一看到移民,我们边像蜂窝似的,一拥而上,采访起移民:你们来温溪多久了?住在这里习惯吗?……移民们脸露喜色地回答了小记者们提出的疑问,不知什么时候,从脚边冒出一个小孩子,说:“姐姐,采访我吧!”我心里一愣,十分惊讶,该问些什么,刚想开口,却被另一个小记者抢先一步……
建设滩坑水电站,是为全县人民造福的一项大工程,移民朋友和移民工作组为此做出许多的贡献。在青田建设滩坑电站是我们青田人的梦想,青田人的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青田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傍晚,我们该回去了。一路上,我的心情还是那样激动。“啊!当一名小记者真好,可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小记者也是不容易的。”但我知道,只要努力学习,大好基础,肯定能实现我的愿望--当一名出色的小记者。“
采访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2月16日,我校派出四十余名小记者与数十名教师分头走访众多退休老教师、老领导。非常荣幸,我与李校长、王老师做为一组,采访到了老校长陆学萍,老教师王桂青、常玉春。
在北园幼儿园,我看到了退休多年却依旧矍铄的陆校长。她还是那么健谈,一见我们一行人,就热情地招呼着“快坐,快坐!”一声声质朴地关怀,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年近花甲的奶奶慈母般的温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陆奶奶不仅是我校的老校长,而且原本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那时,学校只是一个四合院,陆校长曾经提着煤油灯在这里艰苦读书学习。说到这,陆奶奶的眼里闪着自豪的光芒。后来,陆校长将我们学校办成省规范学校,她整理了档案,新建了教学楼,用李校长的话说,陆校长真厉害,“一个顶俩”!
后来,我们又走到了王老师家,那是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人。一见我们,她就连忙抓起两个苹果塞到我和詹宇轩手上,“吃吧,甜着呢!”起初我俩还不好意思,后来就不推辞,大口吃起来,王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活泼、敢想、敢干,真好!”
我们采访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激动地是在常老师家,一进门,一幅古朴典雅的书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参观完常老师的家后,才知道原来每个房间里都挂满了她心爱的收藏。常老虽年近耄耋,但说话的声音却底气很足,可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认为做为教师,要注重师生间情谊,她最反感有的老师的所谓“绝招“——抄课文,请家长。孩子犯了错,教师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常老师总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她宁可卖废品,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也要让交不起电影票钱的同学看上电影。也许那时的小学课程,还没有思想品德课,但是常老师的一言一行、儒雅气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最好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