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2024-03-24 23:01:43心得体会打印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二)请进去

  1、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需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请一些专家,如把聊城的特派员请到安塞专门教当地农民如何修剪管理樱桃树,如何解决樱桃树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聊城的特派员还与榆林的特派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

  2、针对榆林的兰碳污染问题,我们还请了863材料和能源的专家,专程去榆林考察。经过专家考察、论证,使榆林兰碳问题进入省部会商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项目。

  3、在社发司和农村司的大力支持下,为延安按派了乡镇示范医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支撑项目。在政策司支持下将举办100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0000名农民学科技的活动,

  4、华南农业大学多次派专家到佳县指导大枣的采摘、保鲜工作,他们先后有20多人到过佳县,并一次就买了XX大枣,推上海和广东的超市。

  5、就佳县红枣问题和农民贫困问题,我同省科技张厅长西北农林大学的专家一起去见分管农业的姚省长,姚省长当场就决定用3年的时间拿出两个亿集中解决佳县问题。西北农林大学的专家,就佳县红枣的节水灌溉,枣树换头技术,矮化密植正在进行了整体规划。

  6、我们还为红枣销售问题,请了广东的销售企业和北京策划销售的中介机构,为佳县培养红枣的销售人才。

  7山东时风集团向两个县的科技示范户捐赠了10辆农用车。长安集团向延安科技局捐赠了一个十二座面包车,扶贫团成员各尽所能,为两个县组织书籍软件的捐赠。

  8、为解决佳县长远发展问题,扶贫团还把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大学为佳县聘为法人科技特派员。这样佳县大枣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工程。

  三、扶贫工作的体会

  1、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加深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没有当年老区人民无私奉献,就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今天。

  2、通过在老区的扶贫,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信仰教育,更加增添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4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潮。各级党委、政府向中央脱贫攻坚基准看齐,政治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措施落实上同力。采取组织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各级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村入户,摸底调查,认真填写各类报表,召开座谈会、村民主评议会,和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商讨脱贫项目和办法等多种形之有效的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一大批贫困户经过各级干部讲政策、扶志气、教科技、帮项目、找资金、搞培训,助就业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这种精准扶贫服务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暖心工程,深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

  我们在脱贫攻坚一线了解到,广大农村产生贫困的根源基本有五种类型:一是因身体残疾或智障、精神病等原因致贫;二是因突遭天灾人祸(如车祸、人身伤亡、火灾、水灾等灾害和刑事案件)失去主要劳力等原因致贫;三是因上学交费、家庭成员患大病、慢性病等原因致贫;四是因家中主要劳力好吃懒做、吃喝赌吸等原因致贫;五是因为家庭无劳力、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无就业门路或人力不可抗拒的其他原因致贫的。为此,我们依据省市县制式表格进行精准填写,精准识别。

  在包村扶贫和入户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部分贫困户由于对扶贫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有些贫困户思想深处“等、靠、要”根深蒂固,臆想一生享受党和政府扶贫政策,不想早日脱贫的错误认识。针对贫困户中以上不正确认识,我们包村干部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在切实做好扶贫政策深入学习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要采取和贫困户“拉家常”等容易接受、喜闻乐见、更加灵活多样的座谈讲解,让身边的致富能手和已脱贫的人讲经验、说方法启发教育贫困户提高思想认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让“干部助推我脱贫”为“我愿自觉脱贫”。通过学习教育启发,转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立志拼搏早脱贫”的实干派。其次,要采取“借政策过河、靠双手自立”的措施,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深刻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是扶持咱跨过贫困这条河渡过难关的,致富全凭自家辛勤劳作,才能赶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队伍。再次要采取“一户多策”的办法,通过产业扶持、金融扶持、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和生态扶贫等办法促进脱贫。各级党政干部和村级干部及贫困户目标同向,融通感情。按各贫困户实际,分类指导,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帮扶,制定更加长远的创业发展规划;贫困户没技术教技术、没资金找资金、没项目寻项目、产销没市场帮助找市场,采取“传帮带”的措施,真正实现“政策扶一把、干部帮一时、自己拼一生、立志不掉队”。使贫困人口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宏伟目标而拼搏。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5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双联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双联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方,东与茅天镇接壤,西与浞水镇鹿池村接壤, 南与浞水镇青茶村接壤,北与浞水镇鹿池村、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龙塘乡接壤。

  双联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核桃、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水源较少、辖区内无大江大河流过,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双联村是浞水镇十个村镇之一,共有人口3439人,耕地面积3795亩,现有干部7人,其中农村干部4人,共有5个党支部,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桥地坪组是双联村政治、文化中心,田坝组、上茶组、双竹组以发展烤烟为主,水碗坪组以发展水果为主,化力组以发展核桃为主,且有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宋兵等,双联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双联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10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火烧岩、化力、屋基坪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期末农村人口3439人。调查扶贫对象为184户920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7%。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前进组、沙坡组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双联村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已经没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双联村村级卫生室设备普遍简陋,药品不齐全,重大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双联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双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双联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84户,贫困人口920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双联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