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不知不觉三下乡已经进程过半了,今天我们来到了石泉县的云阳村进行支教活动。云阳村位于大巴山脉之中,所以我们是沿着山路过去的。山路周围混杂着大片的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梯田,同时还有大量的植被,理论上说应当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我看见了一些掉落的树叶和针叶树木,所以可以看出这里的气候相对湿润但是由于海拔导致的山间温差过大以及土地难以利用,可能使得当地的经济和交通都不是特别的发达,因此今天我们去支教的孩子们可能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成长。而这些在我之后与一些孩子的对话中得到了一些印证。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开始在村干部和老师的指挥下着手准备。今天到场的约有40余位家长和孩子,我们将家长和孩子分开,孩子们去教室,由备课的同学进行教课,家长则在会议室和其他同学以及干部们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由于我主要是在教室里,所以我就谈论一些孩子们的情况。
第一堂美术课,孩子们一开始还比较拘谨,同学们也缺乏经验,好在吴老师及时镇住了场面,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们也慢慢放开,开始向我们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纸上天马行空的画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教课的同学也细心帮助同时与孩子们互动,第一堂课非常的和谐美好。第二堂语文课,本身我觉得可能同学选择教授的内容有点“超纲”,但是这些孩子的基本功比我想象的要好,无论是识字水平还是朗读发音,不逊于在城市里上学的孩子,所以语文课上的很顺利,效果也很理想,尤其是最后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信的环节,我看见了一个孩子亲口给她爸爸读出信的内容后,她的爸爸很明显的动情了,让我看见了也很感动。最后的活动课把孩子们的兴奋点燃了起来,无论是篮球,还是老鹰捉小鸡,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很投入,而我也亲身投入其中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感觉是找回了童年的美好。
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在结束了表演以及午餐后,匆匆告别了这些孩子们,也告别了这大山中的云阳村。云阳村孩子们的天真,村民的淳朴,景色的秀丽,都是我们这次下乡乃至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我们生活在城市,能够了解农村孩子的机会很少也很难得,对他们的帮助也是十分微薄,但是在仅有的机会里,我们全身心投入,用汗水去践行我们大学生经世济邦的诺言,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他人的赞许,更将会是自己心中的感动和幸福。
来时阴云遮天,去时阳光明媚,我们的付出在孩子们的快乐中得到回报,我们的汗水收获了孩子们的喜悦,这样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陈丽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对象,进行家访,他们的父母连声感谢。同学们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2024年度驻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今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我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分管领导,参加了县扶贫办组织的外出xx县、xx县xx村、xx市等地学习考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感触,受益非浅。
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身感受到了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莲 山课件 ]致力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由得激发了自身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尽己之职尽己之能去带领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二是通过深入学习考察,座谈交流,走看听问相结合,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帮助多多,借鉴多多。对我个人而言,主要得到了以下启悟:
1、要搞好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容就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产值,创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把广大分散的农户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导农民闯市场,使农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的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不断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此次学习考察所到的湖北京山县、陕西昭陵县、延安市等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做出了了成效显著的工作,如京山县用十年时间培育发展香菇等食用菌产业;昭陵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延安着重发展红枣产业,这些产业都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显然已落后于这些兄弟县市,还需进一步努力。
2、不搞农业产业化没有出路,农业产业化搞得不得法同样没出路,甚至可能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一是在进行一个农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决策之初,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想当然,认为别人能赚钱,我们肯定也行,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像20xx年全县轰轰烈烈推广的黄姜产业,就是一起典型的没有因时制宜的事例,结果种植后市场行情一落千丈,让种植户血本无归;我的家乡几年前从福建引种种植了上百亩沙田柚,结果去年一场特大冰冻,冻死了大半的柚树,虽说这里有天灾的因素,但也是未能因地制宜的必然结果。京山县的食用菌产业能迅速做大,就在于他们有漫山遍野的杂木资源做基础,并充分进行了开发利用。二是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农民种出东西来,最担心的就怕卖不掉,你叫他自己找市场,他找不到,再怎么宣传发动,他也不动心。相反,有了龙头企业的存在,也就是告诉了他市场就在那里,他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出来了。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也就被带活了。陕西大片大片的苹果林,不只是生长在厚厚的黄土地上,更是生长在像汇源果汁那样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基础上的。
3、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此次外出,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陕西,我都感受到了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宽阔的高速公路无尽的延伸着,通向四面八方。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加速了货物的流通,京山乡村早摘的鲜菇中午就能到达武汉人的餐桌上;陕西省的苹果、狗头枣一天内可发送到全国各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开发。早几年,我县维山乡的一户农民,种了一些草莓,采摘后运到县城来卖,结果在从乡到县短短二十多公里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草莓在车上被摇成了草莓酱,让农户血本无归。这几年,我县的公路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快建设步伐,特别是村到乡路网建设和出县高速公路建设。
4、农业产业开发应和旅游开发有效结合。我县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梯田、宫、河漂流、森林公园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把当地特色产品推出去,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以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丰富旅游开发。如延安狗头枣系列产品的开发推销方式就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