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餐礼仪(通用26篇)
中餐就餐礼仪 篇1
中餐宴会是指遵守中国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的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宴会。就其目的性质而言,宴会活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礼仪性质,如迎接重要客人或政治成员的公务访问;庆祝重大节日或举行重要仪式的宴会属于礼仪的需要应有一定的礼宾规范和程序。另一种是友谊,主要是沟通感情,表达友谊,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另一种是主人或参加宴会的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会,以便在餐桌上讨论工作。这三种情况常交相用兼有。宴会的目的、形式和性质不同,但客人遵循`基本礼仪是一致的。
(1)座次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都是提前安排座位,让参加宴会的人入宴时井然有序,对客人也是一种礼貌。非正式宴会不需要提前安排座位,但通常要上下坐。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果有女主人参加,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靠近主人,依次排列;第二,主宾和妻子应该安排在最重要的位置。通常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重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位置是座位,离门最近,背对门的位置是座位,座位的右边是第二个座位,左边是第三个座位,以此类推;第三,在遵循礼宾顺序的前提下,尽可能方便邻居交谈;第四,主人应尽可能插入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主人的礼仪
应该说,宴会的成功取决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的接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仪上讲,主人的职责是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主人的欢迎。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礼仪宴请礼仪更加隆重。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在门前微笑迎宾,年轻一代在前面,长辈在后面。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家庭便宴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趋前握手招呼)。
主人必须对客人真诚,平等对待,不仅要注意社交活动,忽视其他客人。入席前,烟茶不能全部假手或服务员送,主人应尽可能亲自送烟倒茶。上菜后,主人应该先向客人敬酒,并表示一些感谢`客气话。之后每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要照顾客人的方便用餐,及时换菜或转餐桌。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换菜。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于那些在宴会上照顾不多的客人,我们应该说几句遗憾和感谢。对于走在后面的客人,可以稍微问候几句。
中餐就餐礼仪 篇2
1、中餐入席,须讲究座次。一般居中前的餐桌为贵宾席,每张桌子面对大门的,面向东面的或居左的座位为主宾座,不可擅自落座,要根据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分坐。
2、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等。在正式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方,酒杯摆在菜盘的右边。筷子和汤匙可放在专用的碟子上,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碟子上。
3、中餐上菜顺序如下: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点和水果。
4、进餐开始的时候,服务员送上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肉、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的水盆,其中飘着柠檬片和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用它洗手时,可两只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5、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住人举杯示意开始时,才能动筷。
6、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要抢在邻座面前;一次夹菜也不应过多;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人夹菜。
7、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放,狼吞虎咽。
8、不要挑食,不要只盯着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到自己的盘子里。
9、不要把盘子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如喝汤时的声音,吃菜时的声音;不要嘴里含着食物和别人聊天。
10、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到桌子上,可用餐巾纸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到碟子里。
11、不要用手在嘴里乱抠。可用牙签剔牙,并用手或餐巾掩住嘴。
12、避免大声喧哗。需要时招呼服务员时可用手示意,切忌高声大叫。
中餐就餐礼仪 篇3
中餐筷子礼仪
1筷子用法介绍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握筷姿势应规范,时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否则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动碗、盘和杯子。有事暂时离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应把它轻放在筷子架上。
注意事项
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2筷子礼仪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做筷子的材料也不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塑料筷。湖南的筷子最长,有的长达两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这是由于吃鱼片等到片状食物的缘故。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在长期的生括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中餐席位文化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位次排列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