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介绍鉴定评语寄语

介绍鉴定评语寄语

优秀团员自我反思的方法(精选3篇)

2024-09-07 04:15:23介绍鉴定评语寄语打印
优秀团员自我反思的方法(精选3篇) 从初中一年级加入中国共青团之后,我就明白从此之后我是一名团员了,要以中国少年先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时刻以此为目标来生活和学习。....

  (三)合作探究,激活思维,进行教学第三环节。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在我国文化发展长河中还做出哪些贡献。 教师强调:孔子思想内容:①政治思想:德、仁、礼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让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总结孟子思想:

  材料一:苛政猛于虎

  材料二: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仁政

  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民贵君轻 材料四:孟子曰:“人无有不善。”--------人性本善。

  评价:孔子的仁爱思想过于宽泛,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教师点拨:孔子的仁爱过于宽泛,孟子运用“仁”的观念来调节阶级关系,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展。

  3、阅读史料,总结荀子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仁义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恶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规律(道家)

  教师点拨:荀子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同时还吸收道家和法家观点,避免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缺陷(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法律作用的倾向),成为早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从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发展的脉络体现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即多元发生、多元组合、互相交融、共同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材料学习法理解历史,享受发展的成果。此外“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均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5、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李悝和商鞅变法内容有哪些?比较二者的相同点?

  6、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7、百家争鸣形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最终完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的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主体性品质令人欢喜。通过学习,学生不断感受历史的主体意识(能够结合思想性的特征,创造地思考历史);自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再现陈述性知识,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与辩论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验;通过共享学习资源,组建合作小组,学生合作和分享教学实践,领悟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关爱生命、进而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本环节我运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和典型事例分析等质性评价方法评估学生的主体性品质。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侧重自我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侧重定性评价。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我把他计入个人的学习档案,让学生体会发展的乐趣,体会成长的兴趣。通过口试、学生互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细胞。

  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性判断除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情景、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试题测量的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和判断。这里包含了基于观测法、活动法的表现性评价、基于试题考查的考试评价和基于问卷调查的调查性评价三种方法。(问卷略)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做调查,得到的回答可能千差万别。请同学们梳理孔子思想的精华,剖析早期儒学的特点。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不同层面,彰显学生的发展理念。

  (四)合作探究,激活思维,进行教学第四环节。

  8、材料一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宇)中有四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老子思想和庄子思想。(见教材)

  材料2、“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摘自《墨子》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墨子的思想主张。(见教材)

  材料三: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课文,分析法家思想的内容。(见教材)

  这一环节,我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品质,主要通过史料的理解和解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来考查,题型应该以材料和问答为主。无论是面对史料的提问还是探究问题的选择和设定,都要遵循适中的原则。一方面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法”,检验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学生的发展轨迹的把握,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笔试与口试的有机结合,实现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完整统一。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在动态的发展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感悟历史,升华情感。进行教学第五环节。

  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请同学们说出各代表哪一个思想家,说出你的理由。(甲是道家;乙是儒家,丙是墨家;丁是法家。)在进行这部分的研讨时,我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加深对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此外“创作历史文学作品、创作历史音乐作品、绘制美术作品、编辑历史报刊、历史资料收集、历史遗存调查、历史制作均属于个人代表作品,将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发展成就。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交替采用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后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

  1、课后作业设计:运用教材的学习思考与自我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我选择了课后“阅读与思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试评重义轻利的观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3、教学反馈设计:每堂课后,我经常设计几个小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你认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紧贴“教学课标要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2)、你是否能完成和完全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在完成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4)、你认为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时间足够吗?教师的语速快吗?(5)、在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4、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完成后,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课下完成。在学完《百家争鸣》后,我设计了一道拓展试题: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由于没有讲述文艺复兴的知识,我指导学生积极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包括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互联网等资源。只有这样因地制宜的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课后实践,我重视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提高对信息加工、运用能力。尤其是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历史戏剧、小论文的研究,更能显示学生的综合实力。

  五、新课程评价的几种方法

  传统评价存在评价功能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方法单一等缺点。新的高中历史学业评价方案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既关注评价的结果,也关注评价的过程;既关注量性的评价,也关注质性的评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提供了五种评价方法: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考试。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