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员自我反思的方法(精选3篇)
新课程强调“课前预习,重视资料信息的获取,促进学生正确认知。”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常确定讨论主题,让学生积极搜集材料,精心准备讨论方案。在讲述《百家争鸣》时,我运用小组辩论的方法,预习新教材的基础知识。
(一)辩论主题: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学校管理有两种方法:依法治校(法治)、依德治校(德治),假如你是校长助理,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二)组织方案:1、主持人:教师 2、分为两队:甲队和乙队,分别由两队队长担任主辩,对辩手两人。辩手的挑选依照双向选择的原则。
3、辩题确定:抽签
4、辩论方案:(1)表明观点:两队主辩先分别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例陈述理由。(2)有序质疑:甲队辩手按次序任选乙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乙队辩手按次序任选甲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3)唇枪舌战: 甲队一辩手对乙队观点质疑,乙队队员限时回答。乙队一辩手对甲队观点质疑,甲队队员限时回答。
(4)总结发言:两队主辩进行总结性发言。
(5)主持人引导学生体会:争鸣的目的在于吸收优点,避免劣势,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功自己。
设计意图: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拟“百家争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思想文化发展史相关的个人经验。从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感悟人只有不断吸收别人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与此同时,我布置了预习题纲,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在我国文化发展长河中还做出哪些贡献?
2、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李悝和商鞅变法内容有哪些?比较二者的相同点?
4、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5、 百家争鸣形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前,教师仔细的分析了教学内容、深入的进行了学情分析,剖析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围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别小看这一步骤,他的地位相当重要。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找出重点、难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消化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这一阶段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于科学设计好课本提出的问题;在于预习提纲的设计与完成情况,在于学生的未来课堂表现,这一阶段做好了,学生的发展
目标就有的放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编写预习题纲,作为学习档案存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交流,真正体现课前系统的重要性。时常评出最佳提问奖,鼓励学生质疑、释疑。
二、课堂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指导意见提供了三个方面的评价改革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有借鉴意义。
(一)、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改革
1、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建立学生自己的学习档案。学校评价应根据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系统、动态的历史学习档案,做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价值评估,综合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体现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表现性评价尤其适用于对历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可在学生的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作品创作等学习情境下进行,设计科学的表现任务,采用非测验型的评价工具,有条件的配以音像设备记录学生的全程表现,并包括了对结果质量的评定。这是本文略讲的内容。
3、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以评价改革促进考试改革。(关注教学过程考试。毕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历史教学过程考试主要有单元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种,基本形式有笔试、口试、开卷试、答辩、现场测试、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调查报告、学生互评、活动表现、成长记录、平时小结、操作评语、家长反馈、学科获奖等。一定有要注意评语的激励功能,看到学生的优势与进步,明确学生的不足与发展方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关爱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教师自评为主、多元参与、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为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历史教学评价的元评价研究。这两个问题与本文关系不大,也是略讲的内容。
三、课堂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
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时,我首先展示百家争鸣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和掌握基本史实;了解和养育史学方法与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提炼与运用历史材料;理解、概括、分析和评价历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体的说就是关注具体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观点,注意“了解、理解、应用、技能、独立操作、迁移、感受、思考、反应、领悟等动词的运用,在发展中完成导入环节的设计。一步一步完成学科学习目标。只有坚持这样的学习评价,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面结合《百家争鸣》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结合预习,进行课堂第一环节:组织辩论获得体验
教师根据预案组织辩论,辩论有序进行、争论激烈,经过辩论,大家发现单纯使用德治或法治都不能很好地管理学校。经过激烈辩论,大家统一了思想,认为单纯法治、德治都不能治理好学校,只有综合运用两种办法,才能克服单个方法的弊端,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够结合教材的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进行理智的争论。最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学生思考:从两种不同思想的争鸣到合流,你能总结出争鸣的意义吗?学生依据体验总结出争鸣能够辨明各自观点的优势和缺陷,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完善自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小组协作活动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历史讨论、演讲”;“创作表演历史小话剧”;“历史游戏小活动”等。我运用“活动表现评价法”,让学生在争鸣中享受发展的永恒魅力。此外“学生自我评价法”、“档案袋评定法”、“研讨式评定法”均是理想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二)、情境创设,进行课堂第二环节:解析历史概念。
为了解决教材知识的难题,我通过师生互动,自主建构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教师强调百家争鸣的历史概念。学生探究形成的原因。
1、概念呈现:(1)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教师强调,因为教材正文没有阐述,属于知识的盲点。)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师生合作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④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为了总结百家争鸣的意义,我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依据学生所获体验,适当解释。在师生的互动中,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评价中,学生的发展性表现得很到位。学生活动积极,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习材料、时间、空间,解剖百家争鸣的教学难点;通过辩论,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讲百家争鸣时,运用原始资料让学生理解诸子的思想。追述他的时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