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35篇)
以上便是我们第二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的看法,仅供大家分享与探讨,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0
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作文指导课《动作描写》,我感触很深。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张老师都能充分把握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动作描写。围绕这一教学目的所展开的各个环节设计很精巧,也很受学生、老师的喜欢。
二、导入设计新颖
张老师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让一个高个子男生到讲台前 “吃桔子”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余学生观察该男生从走上讲台到吃完桔子的整个过程。老师特别强调抓住动作来写。
三、老师指导巧妙,激活思路
作文课,许多学生总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儿下笔。针对这些学生的困惑, 张老师在本课教学时,把重点落在了“如何进行动作描写”上。张老师层层铺垫,步步引入,因此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调动起来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老师放手让学生把观察的动作用语言表述出来。
四、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教师的语言精练,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评价语言丰富。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1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古诗,根据大意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一幅村晚的简笔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在学古诗时,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在实践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各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边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学生兴致都很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2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处理礼物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教学时,教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选择—体验—感悟三个环节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释放愿望,自由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角色,说说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学生敢想,敢说的这种愿望。
二、注重细节,教给方法,指点习作。课文中,无论是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都很有个性。这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例如,“舔舔舌头”“看了又看”“忍不住”“哈哈大笑”等等,教者在教学文章时,能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去体会,去阐述,无疑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外显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3
农村儿童这是一首美丽的儿童诗,其中蕴含着清新活泼的乡村意境。读起来很愉快,比如沐浴在阳光下,闻着绿草和野花的芬芳,闻着孩子们的笑声。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想谈谈我听后的收获。
一、充满中国风味。
吴老师的汉语课有中国特色。在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吴老师更注重孩子的完整表达。这种训练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这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有效的提高。当然,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语言表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就要遵循儿童语言从易到难、从帮助到释放、从说到写的发展规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细致地引导,采取切实行动。吴老师还注意儿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如量词的使用。学生引导他在表达时使用修饰语,使学生的表达更具体、生动。
二、纯文本培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积极,学习积极,感觉课堂效果很好,但是当涉及到家庭作业或考试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拼写错误、句子不清楚、答案不完整,而一些学生根本不这样做。这让我重新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训练。了解这一点培训在课堂上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培训必须到位,否则即使你练习,效果也不会好。今天,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她更加注重性格的培养。从单词复习开始,她就分层展示了一些短语,让学生理解短语中“only、piece、basket、string”和“catch、contain、dig和catch”等词的正确用法,从而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吴先生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你猜猜,她嘴里叼着一片草会唱什么歌?农村孩子还能用什么给自己带来幸福?除了挖野菜养猪和抓小鱼喂猫之外,农村的孩子们也会做一些工作。文章注重言语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技能。3、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吴晓静老师善于运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敢于思考和说话,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带动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本课中的插图很好地描述了文本材料。在教学的第二部分,我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我的想象:农村孩子是如何捕捉蝴蝶的?你会编什么样的故事?你会演奏什么样的音乐?吴老师播放歌曲,让孩子们欣赏农村孩子的心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捕捉蝴蝶,吴老师准备了蝴蝶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并说你是如何捕捉蝴蝶的?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农村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心情。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朗读。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4
四堂《小露珠》风格各异。真是,“文如其人,课如其人”。吴慧媛教师优雅动听,周小丽教师快人快语。叶春红教师质朴实在,吴玮娜教师温文婉转。在对四堂课进行比较欣赏之后,我决定从几个教学细节入手,来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教学细节?我认为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教学细节构成于教学中,从某一种程度上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魅力的一种展现。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此刻,针对这四堂课中我关注到的几个细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