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3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7
今天,听了朱老师指导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首先,他选的这个课题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是一条新思路,以后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操作。整堂课听下来,思路还是蛮清晰的。开始呈现作文开头一句话:“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跷的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这里,朱老师及时地将学生的想法实行归类并呈现在黑板上,这样大家的想法就一目了然了。这一点比较好,可以借鉴学习。这时,学生的反应是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热烈的!只是,在让学生去大胆想象的同时,教师并没有任何地要求和限定,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似乎很难握好度。后来出现许多比较另类的想法,让人不免得担心学生会不会将大胆想象等同于胡思乱想。我的想法是在这里教师应该说明想象的要求以及采取一些导向性的提议。
接着,朱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排除了刚才列举的内容,最后在“狗生猫”与“穿越时空”两个里面进行选择。最后选定的是“穿越时空”。这里,我存有疑惑,在引导学生排除时应按什么标准为好呢?选定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完全应该由学生随机生成的呢?教师是不是应该有大方向的引导呢?还有,我们本节课的写作意图应该是什么呢?
接下来,朱老师让学生们写下自己最初的想法,完成第一稿。规定时间到了,他让学生展示了自己业已完成的文字片段,让其他学生提意见,当堂修改。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8
一、趣字当头,乐中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但他们对色彩艳丽、活动的事物感兴趣,因此调动各种感官,如看、听、读、演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兴趣。老杨海芳师一开课,就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打招呼”、“认识新朋友”、“变一变”等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日”字时,老师示范一个大大的太阳,讲“日”字的由来,让学生理解“日”会发光发热等,生动有趣。
二、顺应儿童,适时激励
情是课堂的灵魂。一节好课需要老师积极灵去感染心灵,用眼神传递亲情,用语言去创设氛围,用激情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激情的释放需要教师的真情自然流露。如:老杨海芳师在学生读完后,及时评价:“你真棒!读的真准确!” “你坐得那么端正,听得好认真啊!”等,教师的评价到位、及时、语言朴实自然,深得学生。
三、方法多样,勇于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的快。根据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老杨海芳师将枯燥的识字方法换成找朋友、贴花、画画、比赛等形式,方法多样,勇于创新,既教给孩子知识,也教给了孩子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习惯培养,口诀强化
老杨海芳师的课堂上,好多对话,如:谁的'眼睛亮晶晶?——我的眼睛亮晶晶;谁的眼睛看老师——我的眼睛看老师;小手——举起来;谁的耳朵注意听——我的耳朵注意听;头正背直脚放平——一寸一拳一尺远;心平气和——态度认真(写字)。诸如此类的口诀,说的多了,学生自然形成了习惯。
总之,杨老师的这节课,以生为本,学生爱学习,乐举手,这离不开老师平时的教育方法和常规训练;教学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递进性,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在处理教材,有机地变换教学方法;教法灵活多样,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紧紧抓住识字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利用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对其进行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随机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巧妙变化,如象形字“日、火”的变化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节课,生动活泼,井然有序,扎实有效,平稳和谐,自成风格,值得学习.
当然有一些小的细节,如树木的“木”学生组词时有困难,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不认识小麦,说话练习时也有困难,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该讲的还是要讲,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9
《鸟岛》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去过鸟岛,于是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注重了连贯和整体感知,充分运用多媒体图片、录象等手段,并结合课文朗读,帮忙学生建立起对鸟岛的印象。听了吴教师讲的《鸟岛》一课,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我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齐读书,一齐品位,一齐赏析,一齐感悟……虽然本课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首先吴教师能在上课开始,播放鸟鸣的音乐,教师带着学生“飞”起来,并徐徐展开画卷,以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凭借,能够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法渗透扎实有效
吴教师能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整堂课吴教师十分注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在本课教学中,吴教师指导学生时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此外,吴教师还注重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学生在进取主动的思维中学习,激发读好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充分朗读第三节的基础上,吴教师让学生画一画鸟窝和鸟蛋,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吴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鸟窝多、鸟蛋多”图的过程,又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研究文本,所以是一个领悟语言文字、体验意境美的过程,同时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到达知识本事与情感的综合。
三、运用媒体解决难点
理解“陆续、密密麻麻”,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而吴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岛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我的心境,又对学习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哟,这就是陆续(密密麻麻)呀!”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本事,同时学得简便、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欢乐。
吴教师还经过课件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看到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活画面,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词语,在色彩、形象、声音中整体感知语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语言。
四、读中想象展现自我
在这堂课中,吴教师把课上得开放而有活力,她为学生供给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如:让学生在鸟鸣声中朗读第二节,之后让学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了自我独特的想象力,争相出来回答,气氛相当热烈。吴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上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同时,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创造等各方面的本事都得到了发展。
吴教师在教学的最终让学生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相当好。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概括本事,并且会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我的东西,并加以运用。好多学生说到要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给鸟类营造一个安全、欢乐的家园,让我们看到吴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的目的也已到达了。
总之,本课的教学很好地处理了理解资料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进取引导的关系,能够看出这位教师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10
我听了周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周老师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把课文重组成两个版块。
一:找出描写卡罗纳的悲痛欲绝的语句,体会感悟,指导朗读,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二:再读课文,找找卡罗纳身边有哪些人在关心他,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课堂实录一:
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悲痛万分,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卡罗纳
心情的语句,再认真读读,用你的朗读声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生默读找划语句,一会儿几个同学就认真地练读起来。
师: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卡罗纳悲痛的心情。谁先来读一读。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从卡罗纳的脸色中体会到他失去母亲是多么的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