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评课稿(精选35篇)
体育评课稿 篇1
:
这节的成功之处我不多说了。说一点建议:一就是在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课中的内容最好减少一个活动内容,否则教学时间有点紧。
二是在进行保龄球练习时,最好不要限制学生的球的摆放形式,这样降低击打难度,更能使学生热情高涨。
:
这节容易推广,不需要高要求的场地与器材,并且教学效果较好。给我们一个启示:只要有心就能做好事。
:
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组织严密,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男女生进行拼图摆造型的环节。
:
本节课的器材使用率较高,这一节课始终用的是学生自己做的二项器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师调控能力强,选择的几个活动内容有针对性。
:
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课中合作、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节课一直是在爱学生的小组合作中进行的。学生讨论激烈,情绪活跃。在拼图是把合作探究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极限。
:
在听说开课前我还有点紧张,现在我知道我的紧张多余了。比我想象中估计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本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自制器材、创新内容、教学设计、改造教材都是本节课体现的一个个新亮点。
:
这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
1、器材上是一个创新。学生自制器材,器材使用率高。
2、教材改造是一个创新。把通过改造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3、教材的选择搭配也是一个亮点。把高淳传统项目与保龄球这想新兴项目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4、本节的最大亮点在学生拼图摆造型的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每组商讨摆放造型,并进行男女生组的比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性空前高涨。学生摆出的图形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5、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可以再考虑一下,使这节课更完美。
6、建议把套圈这一教材完善,发展成为校本教材来研究,形成一套理论教材,分课时来进行教学。
体育评课稿 篇2
优点:
1、较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表现为:以打排球为情景引入,刺激学生的视觉;学生先练后教,暴露学生认知误区,以便对症下药。
2、开展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科学猜想,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与合作。
3、自制教具,夺人眼球——扳手拧螺母。
4、适时使用实物投影仪——力的图示。
不足:
1、引入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引起学生的兴奋。原因:教师语言啰嗦、问题设置简单(不值讨论),没有适合学生的口味。也就是说,对学生不够了解。导致学生从知识上开始疏远教师,更添陌生感(因为送教,本来就陌生),课堂气氛急剧冷却。
2、自制教具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堂的生成让教师猝不及防,冲击了教师的预设课堂思路,使教具显得多余(如果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就是开门、关门也行——向着自身拉,门被打开;远离自身推,门被关上。何必用扳手拧螺母来演示)。
3、实物投影仪使用不理想。一是,不够注重学生观看的效果——光线、放置不注意;二是,力的图示,本来就是语言,这是简洁美。教师为何还要不放过任一学生,死死盘问,诸如:“你是以这样一段来代表20牛,是哇?”的问题,问的学生都嫌烦。而且干扰全体学生的思维与评价。
思考:课堂的有效性
1、语言要精炼。如“力的图示”,本来就是简洁的语言,还要教师的旁白吗?
2、突出学生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表现在外显的讨论、练习,教师应从内隐效果来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3、要了解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尤其是预习后。课堂讨论、课堂实验都要考虑其价值体现,有无必要?
4、取材生活化。科学实验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或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想,或更好的说明问题。若能用简单的生活材料解决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节省教学资源,何乐而不为?
5、智慧驾御课堂。课件、教材的处理都应随学生的生成而改变,方是智慧。只有详尽的预设、教学的日积月累,才有厚积薄发之时。
这是科学教师的追求,我只是以课论课,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体育评课稿 篇3
朱老师这节课的特点是从各个教学环节到每个细节,都恰好地展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扎实。教师对于整个内容重点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讲解示范重点明确,指导针对性较强。在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从听、观察到模仿等一步一步的引导,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专项准备活动活动踝关节时,教师启发学生用脚写数字的方法,既活动了踝关节,又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内容,但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在让学生体验不同距离踏跳区起跳这一环节,教师能够围绕所有学生制定教法,并在实施过程中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他们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对于学生的练习起到了很大的辅导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中有所收获。
但这节课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1、整堂课教师整队过于频繁,建议教师采用更好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到教师身边。2、这节课拖堂时间较长,原因是教师讲解过长,过于强调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太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老师控制教学的全部决定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允许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和相互合作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来尝试和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建立对体育课的积极态度,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学习锻练中去。
体育评课稿 篇4
听了雷老师所上的“实心球”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他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教师情绪饱满,学生的参与性积极,同时,通过师生互动,让静止、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合谐流畅。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 教学目标明确
1、知识目标:学生能在自我实践,团体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特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体育教学理念。
1、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手段,以开放的教学思想为指导。雷老师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采用启发、探究、协作、激励、评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
2、雷老师能充分利用体操垫子,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自评与互评等自主学习方法,(从而解决只手臂用力的现象)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
三、个人认为存在不足之处
口令声音还应更响亮,特别是在技术动作讲解中,力求语言清晰、简练;部分学生持球手型的错误未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时间把握方面还需加强。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如有不足请多多指正批评!
体育评课稿 篇5
首先注重体验与传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学生在设疑、合作、体验、释疑等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发地玩、三三两两地玩,使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尽情地享受游戏的愉悦。
其次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兴趣是孩子们创造的源泉。民间体育活动“踩高跷”来源于生活,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由于它有着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们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运动量大也是该活动的特点之一,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身体很有好处。通过互帮互助、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等积极的社会化行为能力。当学生能顺利地玩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在自信和成就感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踩高跷接力比赛,挖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迎接新挑战,在点滴的成功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由于采用的是单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要把握住教学主线,贯穿教学目标,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上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来自主控制,保持较大的弹性。教师则更多地去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态表现,如创造性的表现,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的表现,发现亮点给予及时展现和鼓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