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3篇)
4.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教师互动,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18
今天,美工区的孩子玩剪薯条。操作方法是学习用剪刀按着线条剪下长条。由于上次胡老师已经给孩子玩过这个材料,所以今天我也没有做重点的介绍。
宸宸今天来到了美工区,小家伙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欣慰,更为孩子的这种生活模仿创造能力感到感动。宸宸是这样来制作薯条的:先用剪刀把薯条从整块的宝宝片上剪下来,然后拿来刷子在薯条上刷一刷。我一看,这孩子的操作方法和别人都不一样,一猜,这孩子该不是在给薯条抹海鲜酱吧。
“宸宸,你是在给薯条抹海鲜酱吗?”我问。宸宸认真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宸宸转过身去,从后面的柜子里找来了一个小药瓶,然后佯装给薯条洒上胡椒粉。哈哈,我看得心里都乐开了花。小孩子这不是在模仿我们平时在小摊上看到的“炸年糕”嘛!我认真地看了一阵,对宸宸真是很佩服。
就这样,抹点海鲜酱,洒点胡椒粉,小家伙整个区角活动都在忙一件事情。
活动结束,一起操作的孩子都走了,剪落的纸头洒了一地。
瞧,是他,是在默默地整理区角呢!
你看见了吗?
宸宸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横冲直撞的进来,见到老师都要躲一边,然后自顾自地玩;外婆、爸爸、妈妈都对孩子这样的性格担心得不得了。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们发现宸宸的身上其实有非常多的闪光点。他不再是个横冲直撞的小家伙了,已经变得很有礼貌。而且,其实这是个很专注的孩子,这种品质非常可贵。
宸宸,继续加油。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19
观测时间:10月21日
观测对象:龙浦、嘉成
观察场景:娃娃屋
观察场景
下午,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玩游戏。龙浦进入玩偶之家后,拿起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这时,嘉成看见了,一把抓住了它。他说:“给我一个,给我一个。”龙浦不同意。两个孩子立刻想要抢起来,留下“孩子们有玩具可以一起玩,其他人的事情可以讨论”这句话。我马上走过去说:“嘉成玩具是龙浦公司最先获得的。”他演奏完后你能演奏吗?虽然加成没有抢,但他还是不愿意看龙浦手里的手机。我灵机一动。我在教室里找到了另一个电话,大声地说:“贝尔·嘉成来接电话了。”爸爸在找你。贾成高高兴兴地跑去接电话:“爸爸,你在上班吗?”我把幼儿园搞砸了…听着嘉成可爱的话,我笑了!
简单的分析:
小班儿童年纪小,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别人竞争。我利用儿童情绪易转移的特点,及时干预和引导解决冲突,保证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影响儿童游戏情绪!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20
班级:大1班 观察者:姜微微
幼儿姓名体幼儿观察
时间11月10日观察内容美术
实录:幼儿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这几天中我让幼儿来观看已经完成绘画的瓶子,知道用各种线点块的线条进行作画。还有是让幼儿体会蓝和白的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怎样,我们称它为青花瓷,让幼儿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通过许多天让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都在蠢蠢欲动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都画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条一样的线等等。幼儿对于整个过程很感兴趣,每个幼儿画出来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样,很好看,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满意,非常的想带回去。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在完成的过程中是非常的认真。
幼儿对本区角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实录
画螃蟹时,我们这次的作画纸张与平时的不一样,纸张采用的是宣纸,这种纸比较的薄而且比较的容易破损,再画螃蟹的我们采用水彩笔和蜡笔相结合的图色的方式。幼儿对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幼儿都是积极的去完成这幅画。有个别能力差得幼儿他们会把纸弄破了,这里需要幼儿技巧,一笔画出不可停顿,出现难题二的是幼儿需要涂蜡笔时要注意轻重,太重会把纸弄破,太轻是颜色上的会不均匀。大体上幼儿这幅画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对这样的作画方式幼儿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
分析措施效果
1. 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 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21
班级:小班 姓名:红红 年龄:4岁
环境:班级建构区内,纸杯若干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建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动手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发展情况。
观察记录:
红红和明明在建构区玩纸杯游戏,红红从插在一起的一叠纸杯中拿下一只纸杯递给明明,明明把纸杯反扣在地上,再接过红红给的第二只纸杯,他们反复进行着这样的活动,地上放满一层纸杯。红红从一叠纸杯中抽出一纸杯纸时,越来越兴奋,有时嘴里会冒出“7”、“5”等数字,手上还剩几个杯子时,她自言自语道:“我还有呢。”接着又说:“我还剩两个,还剩一个。”红红手上没有纸杯了,她爬走了,纸杯作品处只有明明一人还在忙活。红红爬到另一组小朋友堆高的纸杯处,拿起小朋友堆的第三层上的纸杯,松手让纸杯掉在地上,然后笑起来:“倒了。”这时,还有一组小朋友堆的纸杯高楼倒了,红红看见大笑:“又倒了。”红红指着自己的纸杯作品说:“我的纸杯不倒”。红红回到自己的纸杯前,明明还在独自忙活,红红将第一排的纸杯做了修改,她拿起一只纸杯反扣在两只纸杯上,连续完成了四个,然后看了看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大笑。
评价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时候还是以“平行游戏”为主,他们在游戏中交流的语言并不多,有时是自言自语。红红在和明明一起游戏时递给明明一个纸杯,明明就放一个纸杯,红红有时多抽出一个纸杯她还要放回去一个,红红按照自己定的规则在游戏。这一过程红红和明明没有一点语言交流,他们的交流来自于传递纸杯的合作动作,还有他们所默认的纸杯摆放方式。红红在玩纸杯游戏的过程中看得出非常开心,她在递纸杯时还不时冒出一些数字表达她的纸杯即将递完的成功感。红红在看到别的小朋友作品倒了异常兴奋,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作品最好不会倒,但是,在观看了别人作品后,红红还是受到启发,她将自己的纸杯作品也向上堆了一层,红红充满自信的孩子,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支持策略:
1. 红红虽然语言表达较好,但是还是自己和自己说,她和明明的语言交流几乎没有,除了传递纸杯,其余都是各自忙活,教师可以牵线搭桥式间接参与进来,引导孩子多一些合作的内容以及语言的交流。
2. 明明和红红的作品以平面为主,可以启发他们如何将纸杯堆得高高的又不会倒,挑战一下纸杯堆高的游戏。
3. 教师提供的纸杯有两种颜色,在接下来的游戏可以试着启发幼儿将纸杯按颜色分类建构,或提供一两种辅助材料增加纸杯游戏的趣味性。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22
观察对象:
性别:男
年龄:6周岁
活动资料:生活活动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不打断别人讲话,耐心倾听的习惯。
观察实录
团体活动完毕,孩子们去喝水了,子墨来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教师,我想给小朋友们唱首歌,行吗?”“能够啊!”我十分高兴地回答他。我组织好孩子们,说了子墨的想法,子墨开始唱了,可刚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会”;“他唱得不对”......活动室乱作一团,子墨的歌声被淹没了,只听见嬉笑声。子墨难过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景,教师话说到一半,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经常插嘴,不等教师把话说完就急于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分析记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表现欲十分强,可是不知等待、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话听一半的坏习惯也凸显了出来。在大班时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