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3篇)

2024-08-06 02:47:21文秘写作打印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3篇) 每次到了玩区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显得特别的兴奋。没等我把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游戏卡插入了自己想玩的区域。今天也跟往常一样,我刚刚宣布结束,他们就纷纷涌入了区域角,娃娃家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美工区里也是挤满了人。....

  观察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自己选择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调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15

  活动指导

  娃娃家

  餐具、洋娃娃、塑料食品、桌子、椅子、碗橱、小床、小篮子“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应该有几个人做事最好呢?(幼儿商量)

  应该做些什么事呢?

  理发店

  白围布、各种理发用品、电吹风、小梳子

  “理发店里的工作人员可分为理发师和美容师,理发师针对男顾客,美容师是给女顾客服务的。”

  绘画区

  记号笔、蜡笔、白纸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绘画的底图,你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看谁画得最漂亮。”

  手工区

  小巧手操作材料

  剪刀、胶水

  “今天我们练习撕纸,小朋友在撕的时侯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撕下的废纸要堆一起,最后扔到垃圾箱。”

  观察分析

  在撕纸的活动中,我发现如果老师盯得紧小朋友会做得好一些,纸屑会记得放好,有几次我不在不盯就不好好集中到一起。

  分析“撕纸活动”

  在撕纸的活动中,幼儿由不懂规则将纸乱撕到会撕并且能撕得光滑,进步很快。这说明我班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还是比较浓的,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自觉的在分区游戏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有一定的自信心,在开始不会的情况下能不气馁、不怕困难继续学习、继续练习最终达到目标。

  陈安琪最爱玩娃娃家,在今天(周三)我到娃娃做客的过程中,她最热情,做了许多的菜给我吃,还邀请我陪娃娃。

  在绘画区中发现刘赵玄小朋友画的画非常地漂亮,蓝色的海洋里有三条热带鱼在游戏,另外还添上了水草,颜色也配得非常地协调,涂色很均匀。

  在分区活动连续几次的撕纸,我发现幼儿的撕纸水平有明显地提高,大部分幼儿都不会将图形撕坏,并有部分幼儿能撕得光滑。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16

  观察目的:

  ⒈用涂色的方法给自己喜欢的物品装饰。

  ⒉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现象描述:在美工区里,DYT小朋友选择了一件衣服开始涂颜色。DYT小朋友说:“我给衣服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瑶小朋友也来给衣服涂颜色。我请幼儿观察小朋友衣服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DYT小朋友等幼儿看了一会,就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了起来。DYT小朋友涂好了拿给我看,说:“这是我妈妈家里的衣服,这个颜色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件衣服。”

  思考与分析:

  《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⒈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DYT小朋友比较喜欢参加涂颜色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DYT小朋友对于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感兴趣,能积极尝试操作,大胆地制作自己的作品。DYT小朋友在活动中,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挑选颜色,均匀涂色。努力尝试完成作品。在以后的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同伴服装的颜色、花纹,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建构区里的小朋友在拼搭小花,DYT小朋友也来了,我建议幼儿拼搭大的花和小的花,DYT小朋友搭了一个大的花,我建议幼儿围起来一起搭花,DYT小朋友说:“我要搭一个大花篮,可以把搭好的花放进去。”他们一边拿着积木一边拼搭着。这时,小豪把一些积木散落到了地毯上,很开心地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DYT小朋友看到了,把积木主动捡起来了。

  在玩建构区的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会了拿一片搭一片积木,在活动中能完成拼搭小花、大花。相互合作,大胆想象建构。《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DYT小朋友在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建构水平显示出了差异。这体现了《指南》中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注个别幼儿,引导幼儿爱护游戏材料,一起来拼搭作品,使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建构水平,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17

  我看到的情景:

  区角活动中,一组孩子正在美美理发店中“工作”。没多久,理发店里传出了争吵的声音。老师悄悄走近,才明白原来是发型师和洗头师在争吵,都认为吹头发的工作是自己的,互不相让,而旁边的店长和卫生员一个帮一个,正闹得不可开交。

  老师走了进去,说“老板,我要剪个漂亮的短头发。”几个孩子见状,都围了过来,热情地接待他。洗了头发后,洗头师抢先拿到了吹风机,得意地要给顾客吹头发了。老师顾客这时疑虑地说了一句“哎,别的理发店都是发型师吹头发呀,你们这里怎么弄错了?”扮演洗头师的孩子怏怏地把吹风机放下走开了。

  我想到的:

  这个案例中看似矛盾解决了,但是老师的这个“建议”直接破坏了理发店的氛围,而浪费了一个孩子可以自己动脑探究和解决的教育契机。这个矛盾实际上是孩子合作中分工不明的表现,老师自以为是合作式的支持策略,参与了孩子的活动扮演了角色和孩子合作进行游戏,但这个策略成功了吗?在互动起步的阶段,老师就没有充分的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也许孩子还没有想到要求助老师、要向老师发起互动呢?这个起步是老师主观意愿上的激起互动,这样的参与也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互动支持更始充满了主观色彩,甚至有了“简单粗暴”地宣布了所谓的“正确答案”,这种参与、这种支持不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也违背了合作式支持策略的实施原则。

  我的教育点子: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每次活动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孩子希望我参与吗?我怎样参与进去?(倾听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

  2.孩子是怎样活动的?合作水平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把握角色定位,巧妙参与)

  3.孩子有困难怎么办?我的支持及时吗?(帮助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且努力做到:

  1.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

  2.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

  3.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经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