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范文集合(精选33篇)
生:铜锌合金中的锌能把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置换出来,而铜不能
师:把铜锌合金放在硫酸亚铁溶液中,我应该看到什么?
生:有沉淀生成
师:有沉淀生成,还是金属的表面有什么?
生:有其他物质析出
师:我们要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从这个班学生回答实验现象情况来看,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都说有沉淀生成,我认为如果在学生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加以指导和分析固体和沉淀的区别,让学生从错误的现象中走出来,可能就不会犯第二次错误了,所以要及时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还有当一个女生第一次说锌和硫酸铁溶液反应,接着继续回答时才说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许有些学生还没有分清楚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2、闯5关改为闯3关,抢2关,形成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本节课通过分成5组进行闯关,每一个组闯一关,通过课堂发现学生已经定势了,缺乏激情,还有可能就是给学生感觉的是反正是他们组的,我们已经完成任务,缺乏一种主动竞争的激情。我认为将闯5关改为3关,剩下2关可以设置为抢答的形式进行激烈地竞争,竞争会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说的不好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评课稿范文集合 篇23
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
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
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3、能够抓住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在巩固新知这教学环节设计游戏的学习进行巩固,非常好;
4、注重算理。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所以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建议:
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强化算理;
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评课稿范文集合 篇24
董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董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上课开始,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只小动物的具体位置,正是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他们产生了争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争论,带着问题朗读课文2-7段,这样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能主动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构成,董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三段对话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学习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段对话时,老师采用了戴青蛙头饰的读青蛙的话、戴小鸟头饰的都小鸟的话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思考:这两只小动物对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从而得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则认为天无边无尽。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对“大话”和“无边无尽”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说大话的意思就是吹牛,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无边无际的意思就是很大很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无边无尽这个词语,董老师还让学生列举出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无边无尽来形容,得出答案:草原、大海、沙漠、大森林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作业本卷成一个筒,这样看和平时看有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在理解课文后,老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和小鸟说些什么呢?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总之,整堂课黄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让学生明白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井沿”,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而写字,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要认识并会写的字。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课件有个别地方不完美。
评课稿范文集合 篇25
章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章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的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理解了山顶和山脚两个词语。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用运能力
1、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上“小熊”、“风筝”、“松鼠”、“纸船”四个词语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当学生有困难时,又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老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片,说说小熊究竟乐成了啥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说小熊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乐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教师随机概括板书,还送了几个好词(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心里乐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等)。并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把这些语言积累在学生的心中。学生有了这些语言的积累,在感悟小松鼠的乐坏了时,自然地就会用这些语言了,把话说得更生动,把小松鼠的乐坏了感受得更真切。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