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棉花姑娘评课稿(通用23篇)

2024-09-23 07:23:31文秘写作打印
棉花姑娘评课稿(通用23篇) 一、可取之处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本人静下来做了一番思考,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棉花姑娘评课稿 篇1

  一、可取之处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本人静下来做了一番思考,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

  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谁来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长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吗?

  ……

  师:是啊!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齐亲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学生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旧的呈现方式,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

  3、学生思维活跃,上课能即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问题,使课堂生成更生动、形象。

  课堂预设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课堂生成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上课中一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说七个斑点,就想七颗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没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学生马上接着他的话题,“课文里只是说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释,让我从一时无从解答的困境中走出来。其中这学生提的问题并无多少价值,但是解答的这位同学能一针见血,把他的思路及时拉回,而不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点设计到位,初见成效。

  这篇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放在哪个环节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终于选在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因为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该两段的自学,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学,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之处。

  每上完一节课,我想不会很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下所述:

  1、上课拖堂。这是上课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生怕学生不懂,苦口婆心,结果自己说多了,把时间占久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这又是一节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要展现给孩子们看,要不实在是太可惜了。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节课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过分地关注是否教学民主、平等,学生有问题举手就让他说,这是对的,但是太多的学生举手,都让他们说势必会显得有点课堂凌乱,整体感不够清晰。

  3、合作学习点落实了,也让他们合作了,给学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台太窄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一组上来展示,这个面就太窄了,其实合作学习完之后,后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以后,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欲望,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棉花姑娘评课稿 篇2

  1、《棉花姑娘》是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2、《棉花姑娘》一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常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包含了生字教学和课文学习两部分。生字教学时,通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写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3、《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棉花姑娘评课稿 篇3

  就《棉花姑娘》一课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刘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但学生也学得非常扎实。

  二、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心理特点,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刘老师多次让学生体验人物角色,用朗读来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如刘老师让学生读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多么”和“盼望”这两个词语中感受棉花姑娘急切地需要有人帮她治病的心情。在指导人物重点句时,有个别读,有齐读,有教师示范读等。总的来说,刘老师对教材处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

  三、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课堂中,刘老师非常民主,能与学生展开亲密对话、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始终很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委婉地指出不足,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如,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的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你观察得多仔细呀!

棉花姑娘评课稿 篇4

  今天,我要评课的内容是罗**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那么先来简单地回顾下教学过程,首先罗老师基于课题,让学生认识棉花姑娘,再进行第一段的教学,把生字“蚜、盼、治”的学习落实在词语中,再落实在句子中。紧接着通过棉花姑娘和三位医生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盼望着被医治的心情,并采取演一演的活动形式加深体会。同时,在朗读中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礼貌用语,最后再进行生字“只”“请”两个字的书写。

  罗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我听完课后,内心有几点感触,我想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识字教学、朗读及指示性语言、写字。

  一、识字教学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罗老师这节课在识字上下的功夫,一开始抓住姑娘进行形声字教学,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识记盼望、蚜虫、治病等词,另外,罗老师的识字教学,重在结合语境识记。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节课罗老师做到了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罗老师扎实地教授生字让我想起来《易经》里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周一贯老先生的解释是小孩子一上学应先培养他端正的品行,让他正心、正德、正见、正行,为孩子奠定一生勤学敬业、和平处事、幸福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最神圣的功德。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孩子母语的启蒙,是小孩子养正的重要一步,而汉字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把识字教扎实了。

  2、在20__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放大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标中将以前的还应考虑改成特别关注,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要凸显出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部分字已经音变义变,但是大部分的字还是能够顽强地凸显其表意的特征,通过字形,分析并理解字义。正如黄亢美老师倡导的字理教学,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阅读课依据字理进行析解词语和品味词语,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凸显汉字文化的魅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