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通讯稿(精选30篇)
杨晓宇、黄伦峰、宋木华老师和现场十几位同学与碎岁先生进行了轻松、活泼、深刻、睿智的现场互动。讲座在名为《穗岁平安》的专场诗歌朗诵会视频中成功结束。
讲座结束后,数十名同学有秩序的等待在碎岁身边,手拿碎岁赠阅的诗集《刮肤之瓦》一边索要签名,一边研讨问题。
药学系“七音讲坛”每月1-2次,将邀请校内外各路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在讲坛上为同学们树立正确人生信仰、传授人文精神。
此次讲座是药学系“七音讲坛”的开坛之讲,它的成功举办拓宽了药学系学生工作的思路,标志着药学系本学期校园文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对“七音讲坛”的稳步前行具有重要的开启意义。
教育通讯稿 篇15
华师大09级教育管理硕士班共有学生59位,学生大都来自本市,也有部分来自江浙等省。两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们这些在职教育工作者们再次经历了淡泊宁静的学习生活。当下正是夏日炎炎,我们顶着酷暑准时到校,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而教授们幽默风趣的讲演,精湛高深的专业知识,独辟蹊径的学术思想博得了阵阵掌声。8月5日下午,我们班于曹阳影城四楼的大餐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八五”同学会,邀请了很多教授参加,会间有“有问必答大家说”、“我演你猜大秀家”、“朋友相聚大声唱”、“神秘礼物大放送”等节目,欢声笑语令人感怀,最后在一曲《朋友》中师生们举杯畅饮友谊之酒。(我们还准备将此次活动制作成的光碟参加华东师大60周年校庆资料征集活动。)两年来,在系主任的领导下,教授们认真执教,班主任严格管理,我们勤奋努力,现已顺利完成了课程学习,即将进入最后的论文开题、撰写及答辩阶段。在此,我们09级全体学生向华师大的导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将两年学习所得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xx年10月10日---12日,为了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学习、反思与实践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引领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我校举行了“我最成功的一堂课”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
本次演讲比赛全校教师都积极参与,比赛过程中老师们自信从容,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表达了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践行。所有选手演讲完后,周玲校长进行了点评,表扬了大家积极参赛的热情和赛前的积极准备。
此次演讲比赛,旨在进一步促进教师学习、反思与实践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对老师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促进。
本月26日至27日,由校青协、机电青协、电信青协联手开展了 “义务家电维修”及“义务电脑维修”的活动,在校内1+1门前进行,旨在为校内师生及家属提供义务维修服务,更好的宣传志愿者精神。
两天的义务维修活动中,虽然天气依旧阴冷,但维修队员的工作热情异常高涨,维修现场一片忙碌。9时活动正式开始,许多同学以及教职工家属拿着待修的物品来到了活动现场。
两天下来,维修活动所接收的物品多达数百件。小件的如孩童的对讲机,大件的.如dvd机及电脑,成员们都一一接下并仔细检修。或许负责维修的同学们并不是精通各种家电的维修方式,但他们十分谦卑,并怀着学无止尽的心。如果成员遇到自己力所不及的,便向精通此类电器的“同事”虚心请教,因为他们敬业的态度,本次维修活动物品维修的成功率大大提升。此次义务维修队伍人数有60多人,维修物件从家用电器到电子产品。三个青协共同合作两天共接收363件电器,维修成功率高达80%。
通过这次维修活动,电信青协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者精神更好地传递,此次和校青协及机电青协的成功携手,也为下次的维修工作带去了更多宝贵的经验。青协良好的服务态度,维修队员扎实的维修能力得到大家认可。作为青协特色活动之一,我们更好地展示志愿者风采的同时并从中改进不足,给更多人带去志愿者的热心服务。
教育通讯稿 篇16
近几年来,主席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讲到:"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应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并且在改变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教育和创新的关系,为衽创新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我英语教研组经过讨论总结出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重要性。
(一)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尊重个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由此,我们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两在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板快(必然课,选修课,活动课)的课程结构,进而发展成"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探究)型的课程结构新体系,为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奠定了创新教育的基础。
(二)调整教学关系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要怎样教就怎样教;老师叫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叫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去组织教学活动。先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再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总是解决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2,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出主意,想办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师生做到三个三。一是三个不: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二是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和教材相反的意见,欢迎发表和教师不同的见解;三是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保留意见,允许改变观点。
3,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健康人格,开发学习潜力和创新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教学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强化学生的能力,又要对他们进行情感,意志,道德,人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愿学,会学,善想,会想,会用,会创新。为了优化探究性教学,要对原有的文科教材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或归纳出不同的专题,以适应专题教学的需要。并且要认真调查研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活跃点,碰撞点。这样就能压缩课时,优化教材,拆除学科间的壁垒,扩大学生视野,加大思维力度,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
教育通讯稿 篇17
10月16日上午,环境学院院长张国珍教授在7教2403、2404教室为20xx级新生举行了入学教育——院情教育系列首场讲座。学院20xx级450余名学生分两场参加了大会。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盈洲主持。
张国珍院长报告的题目是《环境学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包括学校概况、学院历史沿革及特色、学院发展现状、发展规划与展望四个方面。张院长从兰州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的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照片、文字等追溯了我校以及我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向同学们展示了五十余年来,我校立足西北、面向铁路、服务交通,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绩。
张院长重点介绍了我院从建校初期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到今天的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曲折历程,分析了我院的特色和优势,介绍了我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张院长要求同学们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即青年向成年的转变、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向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积极融入班集体。他指出“有为才有业”,而“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在所学的.专业。他鼓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有所作为,不要因为专业的问题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最后,张院长寄语广大20xx级新同学,要积极了解学院、热爱学院,继承发扬学院老一辈教师和杰出校友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为把环境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贡献力量。
张院长充满激情的报告和讲述深深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纷纷表示绝不辜负学院的期望,一定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