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包粽子周记(通用33篇)

2024-04-18 00:16:32文秘写作打印
包粽子周记(通用33篇) 又是一年端午到。每到这一天,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要挂艾叶菖蒲,吃粽子。今天,奶奶买了一大堆芦叶,那青翠欲滴的叶子,令我不知不觉的紧张起来,因为包粽子大赛马上就要开始啦!....

  端午节的象征就是粽子了,坐在饭桌旁,你一定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种香气是粽子散发出来的。每种粽子都有不同的馅料,不同的馅料吃下去,也会有不同的心情。粽子本身的香味,与吃下粽子后心情愉悦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让空气都更加香甜,让整个家都充满爱意。

  包粽子,包粽子,包裹粽子的棕叶可不能少啊。光滑的绿叶上一条凸起的青绿色的叶茎将整片叶子点缀的更亮丽。红色偏深的的红枣从“高空中”掉进水里,溅起几朵小白花,枣子周围还荡漾着波纹。红枣们浸泡在水中,用温水的话,就是蒸桑拿了。

  我们让红枣们在享受一回,先去到一点白米饭吧。

  只要把一粒粒白米饭洗净,将绿色的粽叶包成圆锥形,米饭们都会乖乖滑落进粽叶中。再拿起意犹未尽,对“桑拿”流连忘返的红枣,像投硬币一样“扔”进雪白的大米中,再撒入一点米,将如丹顶鹤的红冠的枣子盖进去。把粽叶门关闭后,绳子就过来帮忙,为了不让它们泄漏出来而一圈一圈地缠绕着,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家人一人一个,就拥有了甜美的香,开心的香,幸福的香。

  家乡过节习俗,端午节粽子“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棒的一个环节!

包粽子周记 篇20

  对于我们这种生在城市的小孩,难免有些活我们碰都没碰过,是一无所知的。今天,我就接触了我从来没干过的活——包粽子!

  我来到奶奶家,只见屋子里挤满了人,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出来了:她们在干嘛呀?连忙挤到中间一探,哦!原来在包粽子。包的人很多是街坊邻居,她们可真热心呀!看着她们包粽子那熟练的手法,我还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说干就干,我拿起粽叶,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把粽叶卷成三角形,快速地把白米放入。因放的米太多,所以包起来时一挤压,三角形的粽叶变成了一个漏斗,白米全部漏光了。第一次尝试,失败!

  我怀着沮丧的心情,再次拿起粽叶,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包个粽子起来!我一丝不苟地看着奶奶的方法,一点一点,开始行动,放入白米。可这可恶的白米,不是放得太多,就是放得太少。哎,这可真难呀!我不禁暗暗感叹道。

  我抱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样的心态继续包着,一次,二次……再来一次,我拿起粽叶,卷成三角,放入白米,摆平,多余的粽叶把缺口补上,折好……噢,终于成功了!虽然它是那么“瘦小、干瘪”,但它也是我的劳动成果,让我真正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不管多累多苦,只要你去尝试了,在你的心底,我相信你会感到无比快乐的!

包粽子周记 篇21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回到乡下,我们到外婆家的田里采了粽叶准备回家包粽子。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之后人们就包粽子来纪念他。

  首先要准备好一大盆雪白的糯米,还有肉和酱油。奶奶把糯米洗干净,粽叶要提前用热水泡好,糯米分成两份,一份做咸味的肉粽,另一份做白粽。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给我做示范:她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起来,把叶子绕着手围成圈,再把手抽出来,把粽叶圈的一边折起来封住,这时就可以加糯米了。妈妈抓了一把糯米放进去,又夹了一块肉放在糯米的中间,馅儿放完了,接下来该封口了,再拿一片粽叶包裹在没封口的那边往里折一下。我心想:该怎么把它绑住呢?只见妈妈拿出一根线,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拉着在粽子外绕了两圈,最后打上结,一只被“五花大绑”的粽子就出来了。

  看完了示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粽叶包了起来,第一次尝试完成得并不理想,看着我七歪八扭的成品,我决定再来一次,果然“一回生二回熟”,第二个粽子好看多了。

  奶奶把做完的粽子拿去煮,不会儿盛了出来。我挑了我自己包的白粽子,蘸着糖吃了起来,心里美滋滋的,今天我不仅过了个快乐的端午节,还学会了包粽子。

包粽子周记 篇22

  在准备中华诗词大会的前一天,为了同学们能取得自己心目中的好成绩,我决定跟姥姥学包粽子,送给同学们。

  粽子需要的材料有江米,荷叶、蜜枣、马莲,然后江米需要提前一天泡8小时,荷叶需要用热水清洗一遍,最后就可以包粽子了。一开始我觉的包粽子很简单,经过实际操作,发现包粽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我有些着急,所以总是包不好,姥姥慢慢的,手把手的一步步教我。

  只见姥姥熟练的把荷叶折成“V”字杯子状,然后抓把江米放进粽叶的第一层,再放上一颗顽皮的蜜枣宝宝,再放上一些江米,把荷叶合上,用马莲捆起来并打结,最后一个精致而漂亮的三角形粽子诞生了。

  我要开始做了,我模仿姥姥的动作完成了第一步,可是第二步的时候淘气的江米跑老跑去,害的我总是抓不到,姥姥看见我着急的样子便说道:“包粽子要耐心,不要着急!”我听后认真的包,终于我的大胖粽子诞生了,虽然我的粽子包好了,但是有点“露馅”所以我叫它“打仗回来的胖将军”。

  最后我将我们包的100个粽子放入锅中,加水至粽面,煮至2小时。时间一点点过去,粽子终于煮好了,我把粽子端出来,真是清香四溢,绿色蒸腾。第二天我把粽子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着同学们吃粽子的表情,我开心极了!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端午节了。

包粽子周记 篇23

  我很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可以吃到粽子,粽子甜丝丝的,香喷喷的!真好吃!慢慢说吧,要不就要流口水了。

  说起粽子,现在的粽子可不是只会甜了,还有咸味的,不过甜味的粽子还是占主流的。比如八宝的,紫薯的,蜜枣的……多少都是带有甜味的。我最喜欢的是蜜枣的,甜丝丝的味道,一口粽子舔到心。

  那个端午节前一天,我看见奶奶忙着洗粽叶,还在洗糯米,红枣……她老人家要包粽子了!我先去洗了手,站在那里等待——我要一边看,一边学,学包粽子。我学着奶奶那样。首先,拿了几片粽叶,弄成三角形似的,把米倒下去。接着,往里面放了几个葡萄干和一颗红枣,往下摁了摁,可是这只手一摁,那只手没抓紧,米往下倒,弄得满地都是米。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结果是粽子没包好一个,反而引得奶奶眉开大笑,我也跟着笑了。就认真地看奶奶是怎样包的。我就学着她,把粽叶卷成三棱形的,用手指夹好尖部。结果是不漏米了。就连往里面摁蜜枣和葡萄干,也没漏。

  最后,奶奶说可以用线系住包好的粽子,也可以用粽叶丝缠住包好的粽子。“包粽子要用米,咱们这里不种米,你知道为啥,端午节都要包粽子吗?”奶奶问我。她一问,我想起来老说过,咱们中国人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就高兴地说:“知道,纪念那个诗人的。”

  包粽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不仅会享用自己劳动的成果,还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有耐心,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包粽子周记 篇24

  清明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农活放下,包粽子。

  这天,我早早起床,洗粽叶,等妈妈弄好材料,就可以包粽子了。

  首先,我拿了三张粽叶,抓些糯米上去,在中间划条沟,拣了一块大瘦肉做馅;想想,我又多夹了一块肥肉,然后加些花生、绿豆。妈妈看见了,说:“这么贪心,等一下我看你怎么包。”我说:“你看着,我就包给你看。”

  我又抓了把米,把馅盖住,用手拍几下,小心翼翼地把粽子叶卷起来。“啪”一声,不好,粽子的“胃”消化不良,炸了,掉出米来。但我没慌,拿了一张粽子叶,补上漏米的地方。

  我刚松口气,“哎呀”,另一边又“起义”了,真是补好东墙倒西墙,伤脑筋啊!我气得直跺脚,真想把它丢掉,但又怕被妈妈取笑,只好耐心地修补这个“破了相的家伙”。我给它穿上厚厚的外衣,才拿来一条绳子,将它绕缠起来,缠好后,用力一扯,“叭”一声,我把粽子的“腰带”扯断了!为了让它不掉裤子,不成“暴露狂”,我赶紧给它一条新“腰带”,系好,扎了漂亮的蝴蝶结,把它送菜篮里去了。

  妈妈看着那粽子,笑着说:“你包的粽子真够大够肥的,像只财主佬一样,不知煮到什么时候才熟呢?”我的脸红起来,但还嘴硬,“煮熟了,能吃饱一日的!”

  但最后,我还是虚心向妈妈请教,耐心学着,我也弄出了几只像样的粽子来了,心里不由自主地乐滋滋起来。

包粽子周记 篇25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讲的就是端午节的习俗。今天,我和妈妈来到舅妈家包粽子,制做端午的习俗之一---粽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