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上物理教学计划(精选33篇)
二、教材分析:
为了适应高考新形式,计划本学年完成高中物理,下学期完成高中所有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第13章重点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能熟练判断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参数;第十四章,以库仑定律为基础,熟练掌握电场中力和能量的性质,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第十五章聚焦恒流:在初中学的串并联基础上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十六章磁场:学会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第十七章电磁感应:理解电和磁的关系,利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本章的难点。第十八章交流电:明确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区分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巧妙解决交流电传输的问题。第十九章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振荡的产生,振荡磁场和电场的变化规律。
第三,学生分析:
这个年级高二的学生基础比较差,需要少数学生提高要求。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掌握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重点,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了以知识和观念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力求少说话,简洁,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加强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认真研究大纲和调整意见,实现编写教材的.意图。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其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密切相关。
2.特别强调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是能力训练的基础。课堂例题和习题要认真筛选,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不求丰富,要精、少、活,强调例题和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和应用。
3.加强教学和科研,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六、班级计划:
完成第13章:第1-2周的气体特性
在第3周完成单元总结和测试,在第4周完成第14章:电场
第5周完成单元复习和测试,第6周完成第15章:恒流
第7周完成单元复习,第8周完成期中考试复习
第12周完成第16章:磁场,第13周完成单元总结和检测
完成第17章:电磁感应第14周,复习,测试,
在第16周完成第18章:在第17周完成交流单元复习和测试
第18周完成第19章: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第19周完成单元复习和测试
最新高二上物理教学计划 篇28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是由理论和实验组成.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大认识和概括;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苏科版教材初中阶段共四册,主要内容是:
第一册: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能(声、光、热、物体的运动)
第二册:物质属性与结构;力和运动
第三册:简单机械与功,机械能与内能;电路与欧姆定律;电能与内能
第四册:电能与机械能;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能源与社会(含能量转化与守恒)
新教材的设计要求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关注三个维度的整合,把“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交织成多维目标体系。能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整体设计的三条思路:
1.以物质、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又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体系,能量贯穿始终。
2.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在宽广的人文背景中展开。
3.展现自主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八年级物理教学详细分析请各位教师参阅《苏科版物理教学参考资料》
二、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但要确立知识技能目标,还要确立相应的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各类目标的侧重与融合有轻有重。
2.两类目标的陈述方式不同。一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可结果的课程目标。如:“知道汽化两种方式”;二是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等。如:“体验水沸腾前后声音大小的变化”。
3.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5.注重科学探究。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探究教学始于问题,以问题为基本导向。因此教学时要以创设问题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6、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有一定依据的猜想与假设,避免盲目的探究;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的指导;方案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提倡小型的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
7、使用新教材时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改变仅以“双基”为目标的观念,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观;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认识加强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改变封闭式的学科体系,关注提供开放式的科技与人文社会背景;改变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观念,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三、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2
奇妙的物理现象 体验科学探究
9月1日上课
2
9.3-9.9
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特征
3
9.10-9.16
声音的特征 令人厌烦的噪声
4
9.17-9.23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本章复习测试
5
9.24-10.30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6
10.1-10.7
国庆节放假
7
10.8-10.14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8
10.15-10.21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
9
10.22-10.28
本章复习测试
10
10.29-11.4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到的光
11
11.5-11.11
光的直线传播 期中复习
12
11.12-11.18
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
13
11.19-11.25
平面镜 光的反射
14
11.26-12.2
光的反射 透镜
15
12.3-12.9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16
12.10-12.16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光的折射
17
12.17-12.23
透镜的奥秘 本章复习测试
18
12.24-12.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19
12.31-1.6
世界是运动的
元旦放假
20
1.7-1.13
本章复习测试
21
1.14-1.20
期终复习
22
1.21-1.27
期终复习
23
12.28-2.3
期终考试
期终考试
24
2.4-2.9
试卷分析 布置寒假探究活动
2月9日放寒假
第二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3.1 –3.3
物质的质量
3月1日上课
2
3.4-3.10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物质的密度
3
3.11-3.17
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的物理属性
4
3.18-3.24
本章复习测试
5
3.25-3.31
走进分子世界 探究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