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动计划模板集锦(精选31篇)
还有,就是我们计划在7天节日期间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即我们对于“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根生态和生活的链条,如果真正能通过国庆黄金周做到从点滴做起,我们就能有效地缩减自己的“碳足迹”。为此,我们计划在7天节日期间,准备尝试做这样一些事——用洗手的水浇盆栽;在阳台上种植若干棵高度超过1米的绿色植物。出门前最后检查一遍所有的电器是否已经关闭,不仅仅是开关的闭合,而且连插头也要拔掉。走楼梯下去,骑上自行车之前,先检查一下轮胎是否足够饱满。尽可能用电子邮件写信和发电子文档,尽量减少电话、传真、打印机的使用。减少购买纸包装、塑胶包装、聚乙烯包装的商品,最好直接买散装商品。购买当天需要的食物分量,尽量不必用冰箱。尽量用现金买单,减少刷卡机的使用和造成的单据浪费。去卫生间方便后洗手,尽量不用擦手纸,而是准备好一打手绢,每天更换随身携带……。
此外,我们计划在7天节日期间,每晚躺在床上,都要尽可能把当天消耗的碳排放量计算一遍,同时计划第二天的低碳日程,顺便帮助催眠。我们认为,尝试国庆“低碳行动” 计划能使我们真正体会到:爬楼梯、洗衣服这些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变“高碳”为“低碳”的生活方式,确实比那种刻板地用数据和理论的说教方式显得要亲切和可操作得多。如我们当中的不少人可能正在过着诸如用淘米水洗手、把茶叶渣晒干做枕头、外出逛街或走亲访友尽量选择坐公交或步行出行等低碳生活而不自知,这说明我们的普通民众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确实已经在以其朴素生活的'智慧,做着与“低碳”息息相关的事。而事实又证明,他们的自觉而又随意的低碳行为,并未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或许,人们可能无法彻底摆脱自己的碳足迹。然而,人们在一边踩出碳足迹之时,又可能在另一边擦掉它,这种抵消的方式还是能够做到的。例如,根据国际一般碳价格水平,有人会为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而补偿10美元钱,因为用这部分钱,可以请别人去种树。而我们这个拥有13亿多中国公民的泱泱大国,亦应该在碳足迹的抵消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呵!
总之,过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它主要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只要我们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就能有效缩减我们的“碳足迹”;只要我们注意把自己对“碳足迹”的缩减融入当前和今后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之中,我们就不仅担当的是中国“世界公民”的责任,而且也为我们国家通过可持续发展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共同寻找到了难得的机遇。
正因这些,所以我称心:我和妻子这两天已合计出了一份如何过一个有意义且新颖的“低碳国庆”的计划呀!当然啦,这份计划关键要在今年“十一”黄金周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呀!因此,我和妻子早就想好呀——我们一定记好“低碳国庆”的日记呵!我们一定把实施“低碳国庆”计划的每一天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来,把每一刻精彩的瞬间拍摄下来;把我们实施“低碳国庆”计划的每一次收获、每一件快乐、每一份心情、每一个感动皆表达出来呵!
到时,关注我们这份“低碳国庆”计划的读者们,你们可别忘了在国庆后与我们分享“低碳国庆”日记呀!
不见不散啊!哈哈哈哈!……。
有关行动计划模板集锦 篇26
一位企业家从40岁开始,每天拿出两小时练画。退休两年后,他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实现了儿时做画家的心愿。
还有一位研究婚姻关系的专家,受邀出国演讲却苦于英文太差。45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学好英文,每天利用等公交车、坐地铁的时间背单词,三年后已经可以流利对话。
人们常说这个困难那个不行:生活琐事占用了精力,常常加班没有时间,或者是年纪增大记忆力下降……这些真的是阻碍学习的因素吗?还是根本原因在于,你已经彻底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1、没有学习动力:学这个能加薪吗?
跟工作以后的人谈学习,最常被问到的话就是:学这个能加薪吗?对于考证有用吗?不是说这样思考的人就庸俗,毕竟外部的物质刺激也是学习动机的一种。但是,无数的动机之中,哪种动机的作用力更长久,能支撑学习走得更远?显然还是兴趣。
有很多人苦恼:我没有什么兴趣。此言差矣。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来做兴趣。有人喜欢做手工,天天飞针走线,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十字绣高手,作品可以出售、参展。有人喜欢看小说,看得不过瘾就自己写,最终成为著名网络写手。还有人喜欢玩网络游戏,玩着玩着成了游戏开发商……或者,哪怕你只是喜欢捏泥人,捏得不好看,卖不出去也参不了展,但能在工作闲暇博得一乐,也未尝不可。
说白了,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我乐意,我享受”,而不是总想着“学到的东西可以赚取什么”。
2、目标不明确:很多都想学,不知道学什么。
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某天,这头小毛驴站在两堆一样的干草之间,犹豫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要吃哪一堆,最后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这种因为选择自由而带来的左右为难的困境,就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离开校园后,学习不再是老师的作业、家长的要求,我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也因此增添了焦虑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学习者做两种准备:一个是长久的学习计划,选择一个要一辈子的学习方向,最好是从兴趣出发的;另一个则是短期的学习计划,比如近阶段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或者工作需要必须学的,可以作为短期冲刺学习的目标。
3、无法坚持到底:计划100次,行动却为0。
在如今这个信息更替迅速的时代,如果说大家都忽略学习的重要性,那真的是冤枉人了。几乎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必须充电才能生存。但是,绝大多数想要学习的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懒惰”就能解释的。
其实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不懂延迟享受,总是想“今天先玩会儿,明天再学习”。心理学中著名的糖果实验就是针对延迟享受的,心理学家给孩子分发糖果,要求是:如果马上吃,那么只能吃一块;如果10分钟后吃,那么可以吃两块。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忍不住诱惑,马上就吃,而有的孩子则能为了长远利益忍受暂时的痛苦。心理学家又对这些孩子做了跟踪调查,发现20年后,那些懂得延迟享受的孩子成就更高。
学习对延迟享受能力是一种考验。曾有位人士这样分享他的学习经验:每次学到厌倦想要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再学5分钟,5分钟后我就可以玩游戏。”其实,当你再次投入到学习状态,就不会再记得游戏这回事了。最重要的是,当你完成了学习计划,甚至是超额完成以后,你从游戏中得到的快乐就会加倍。
另外,导致多次计划却从无行动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习得无助。有些人喜欢给自己制订苛刻的计划,要求过严就会加重心理压力,减少了行动的乐趣。而一旦完成不了,就会打击自己的信心,觉得下次肯定也做不来。于是,连续几次之后连列计划的兴趣都没有了。
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碍了学习,那么建议你给自己列个容易完成的计划,加强信心之后再做调整。
4、缺乏求知欲:周围也没什么新鲜事。
一般说来,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也很难兴致勃勃。说白了,让他们感到缺乏兴趣的事情可不止学习一件。他们厌倦现有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知如何改变,也缺乏改变的勇气。这种心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我不想了解新事物,因为新鲜知识会冲击已有的生活。
要想重拾学习热情,找到被淹没已久的好奇心,最有效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比如改变一下办公桌的布置,让原本凌乱的摆设更有序一些;如果租房住可以考虑搬家,换个新环境,或者是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收拾住处,把塞在不知哪个角落的旧物翻出来……这些都会增加你对生活的探求心,让你感受到改变的乐趣。而且如果经常这么做,你就不会害怕改变,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5、不会管理时间:时刻处于混乱焦躁之中。
“时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挑战。”百达翡丽全球副总裁Thierry Stern的这句名言对所有学习者都有意义。
上帝给人们每天24小时,所有人都一样。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就是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每天花3 个小时上下班,两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么,剩下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有两小时了。但是,如果你能从交通、睡觉、吃饭里分别省出一些时间花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进步将是惊人的。那么,如何“挖”出这些零散时间?如何分配它们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