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复习计划范文合集(精选35篇)
有关复习计划范文合集 篇1
一、记住:时间并不重要
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用的复习才是复习的高手。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在《学习改变命运》有一句话:“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休息很重要是对大脑的缓解和修养声息。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七、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有关复习计划范文合集 篇2
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8月1日-9月30日)
本阶段主要用于考生学习学校指定的3本参考书,20天一本书,2个月把三本书看一遍。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从书名字到编者,从目录到定价,书中大字小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看到,夯实基础,训练金融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知道书中每一个专业术语、每一个理论的含义。在xx月份之前,专业课都是不需要背诵的,一定要理解,多看几遍之后,最后一个月集中记忆,效率会很高。第一遍看书过程中,遇到不会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要做好重点的标记,通过上网查资料、问老师搞清楚,而且方便下一阶段和最后冲刺时进行重点复习。
2.强化提高阶段(10月1日-11月中旬)
本阶段重点还是看书,15天一本书,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前面第一遍是地毯式,第二遍就要有重点了,具体比较详细的解释可以很快的扫过去,因为第一遍已经看过了。针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基本模型重点看,最基本的就是最重要的,是经常考的。在这一遍看书的时候,要把课后习题的题目标注到书中,课后习题的答案大部分都在书里面,书里面找不到直接答案的要自己思考用书中的哪一部分理论来解释。跟书里的内容不太沾边的题目一般不考。
我不建议做笔记,因为课本是最重要的。但是可以尝试写一些框架性的东西,比如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每一点下面又有许多小点,可以记在本子上,看起来脉络更清晰,更有宏观意识。
3.真题阶段(11月中旬—xx月中旬)
学习课本最后还是要落到做题上来,通过做真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看书。要重点看近两年的真题,以前的金融学真题也要认真看看,只看与这三本书相关的内容。真题的命题知识点和题目类型对我们都是很有启发的,要把真题考过的知识点在书中相对应的地方详细的标记出来,在后面背的时候要重点记忆。
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翻书,边翻书边做题,因为做真题不是为了检测自己的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做真题要有专用的本子,把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记下来,具体写不写答案、或者答案的详细程度根据时间而定,因为最主要还是离不开书本。在这个做真题的过程中,相当于结合真题把三本专业课的书又看了一遍。
4.冲刺背诵阶段(xx月中旬-1月中旬考试)
xx月中旬至1月中旬最后一个月专业课进入背诵阶段,第一遍背诵7天一本,第二遍背诵,3天一本,考前的两天,再把三本专业课翻一遍。前面已经把书看了两遍了,加上结合真题看的一遍书,已经是三遍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背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这里再背两遍,书上的知识点基本就没问题了。时事材料里面整理的内容,是不用去死记硬背的,也是要理解就行。在答题的时候,围绕正确的大方向展开来写。
二、我个人的专业课考研总结:
三本书,我9月18开始,每天晚上3个小时专业课,前前后后看了四遍,没做过题,只看了以前的金融真题(因为自09年起,东财经济学大门类下的研究生,专业课全部改成西方经济学了,高鸿业的两本书)。还是那句话:有限的时间内看最多的遍数。这点不会错的。专业课看起来还是很纠结的,都是专业术语,东西多,内容杂,要有耐心。最可恶的事:我背了将近300个名词解释,结果考试没出名词解释。但不是说名词没用,在回答简单、论述和面试的时候还是有用的。
(一)预测题目:东财的题目类型变化比较多,不一定出哪种。好像一般会有一个大题与时事结合,今年那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问题都被我猜到了,只要是经济热点话题,东财一般会考,注意上网搜集资料,看看专家们对这些问题发表的观点,考试时想起来的都往上写就行了。
专业课答题绝对是多多益善,能写出来东西,才说明你肚里真有货,不要嫌自己啰嗦,能想到的都往上写,答题纸绝对够,放心用吧,三个小时一定不要歇息一分钟,专业课考试是最累人的,考完试手疼的不行了。字迹注意工整。遇到不会答的没有背过的题目,就多写一些和题目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至少说明你对这个问题不是一窍不通。
(二)我个人的复习情况:对于我144的专业课分数,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复习的,考研总结里我写过了,但是有人认为写得不详细,我就再补充一些。其实,我觉得复习方法真的没什么好讲的。最重要的:有限的时间里看最多的遍数,知识点理解透。我是9月18号买的专业课书目,便开始计划着看了。当时三本书没可以安排顺序,最熟悉的是证券投资学,就先看证券投资学了。
证券投资学:9月18—10月7日第一遍结束,再看货币银行学10月8日——10月22日第一遍结束,国际金融学10月23日—11月6日第一遍结束,也就是一本书半个月吧,每天晚上6点到10点,四个小时集中看专业课,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反正我觉得自己喜好怎么看就怎么看,跟着自己的感觉来不会错的。第一轮是地毯式地熟悉知识点,标点符号都没落下,有困难的地方也要弄明白,不能拖到第二轮,因为我很懒,第一遍不逼自己后来估计很难看下去。看的过程中我用笔划得很清楚,把课后习题的`答案都找了出来,把问题标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