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学期工作计划模板(精选31篇)
3、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亮点(室外角色游戏)有待进一步得到拓展:是指业务园长首先要“充电”,攻克研究上“瓶颈”,其次是调整部分实验班的游戏场地。(由室内搬至了室外)
4、“品牌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是指在区、片层面上打造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骨干、潜力教师,形成外幼的品牌。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市教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实施意见”的目标与举措,结合上级幼教教研室以及本园园务计划的有关工作思路,对照学期优弱处分析,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强保教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坚持规范与创新,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有效提升。
三、工作重点
1、优化——完善课程监控评价机制;调整游戏课程场地设置;架构师资队伍分层培养模式。
2、落实——落实保教质量调研、指导与反馈环节;落实园本教研研究重点项目。
3、创新——拓宽游戏研究的思路;盘活校园网网络教研的设计与运用。
四、工作目标、内容与措施
课程建设
(一)优化课程监控机制
目的:
进一步优化、细化教师月积效考核制度,形成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规范操作
的蓝本,使教师的日常工作形成自律和自醒。
内容与措施:
1、修订完成月积效考核细则
2、落实巡视人员分工职责
3、完善课程巡视反馈制度
4、对接文本与现场的调研:
(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目的:
优化、细化课程实施方案,使得方案更具体、更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和操
作性。
内容与措施:
1、作息时间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2、游戏部分的调整
3、运动部分的补充
初步梳理汇编完成课程园本化方案《动起来——户外运动方案集》。
内容:春秋季运动方案、秋冬运动方案、雨天运动方案
园本教研
(一)做实游戏研究
目的:
将研究视角聚焦游戏现场,试点班先行,以点带面,以解决现场问题为突破
口,借助团队智慧,解决游戏实践性问题,使得大小教研形成合力。
内容与措施:
1、小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支持策略的研究(详见小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1)目标:提高教师诊断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丰富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语言机制。
(2)预期成效:角色游戏中几组教师语言支持幼儿游戏的案例分析
2、中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经验拓展的支持策略研究。(详见中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1)目标:提升教师对幼儿新游戏行为的解读分析能力,探索有效的支持时机和方法。
(2)预期成效:面对新游戏教师支持的过程式案例
3、大教研组: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
(1)重点研讨问题
(2)大教研形式
(3)大教研成效:
(二)创新幼小衔接研究
目的:
围绕《xx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文件指导思想和“我要上小学”
主题目标,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苗苗
入学护照”的设计,初步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
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任务意识。
内容与措施:
1、开展“苗苗入学护照”设计及运用的研究(详见大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内容:
(1)苗苗天天记
(2)听听记记
(3)闪亮小主播
(4)苗苗摘星榜
(5)苗苗小当家
2、创设“幼小衔接专用活动室”
内容:
(1)室
(2)模拟小课堂
(3)智力大冲浪
(三)做强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的融合研究
目的:
优化现场教研,建立网络教研机制,实现两种教研形式的有机融合,激发教
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借助团队协作支持,提升教师个体的反思能力。
内容与措施:
1、备课组研究
(1)专题式反思
(2)批注式反思
(3)视频切片式反思
2、困惑寻路研究
(1)拓展“困惑寻路”内容
(2)调整“困惑寻路”版面
(3)设计“困惑寻路”功能
3、园本教研成效的设计:完成《融合教研操作手册》。
《融合教研操作手册》说明:设计手册的版块内容、筛选教研案例
师资培养
(一)“活动设计中心组”重点打造(骨干教师、潜力教师)
目的:
外聘导师引领,立足课堂,通过“三定法”重点打造外幼的“品牌”教师,开展基于研究幼儿的活动设计,提升教师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的能力。
内容与措施:
1、定内容
2、定人
评选方式:围绕命题现场活动设计
3、定时间:两周一次
(二)“新教师成长社团”重在扶持(新教师)
目的:
借助专家之力,开展“教学模拟课”的实践研讨,开展活动方案与教学现场对接的研究,提升新教师对教案的理解能力以及明确各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内容与措施:
1、外聘专家来园指导,两周一次开展“教学模拟课”研讨
2、学期末开展新教师原创教学活动评比
3、开展“带班小妙招”的研讨和评比,结合本园研究成果,汇编完成《新教师一日带班小贴士》电子书。
(三)“新视野活动”重在拓展(成熟型教师)
目的:
尝试按需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自主参与、选择的空间,满足教师的个体
专业需求。
内容与措施:
1、成熟型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长、专业爱好,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选送外出“取经”,拓展视野。
2、发布《幼儿园微型课题指南》,成熟型教师自愿申报、开展园级课题的研究。
实用的幼儿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篇12
一、指导思想:
新村幼儿园春晓分园开办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这个学期分园的班级由3个以两倍的速度增加到6个,大批的新教师和外园教师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她们对我园的课程和一日保教工作都比较陌生需要建立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发挥我园互帮互助,合作共享的优秀品质让这些老师尽快融入xx大集体。同时我园下学期将面临一级幼儿园复验的重大工作,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将针对教师开展一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作为保教工作的重点,全面提升保教人员一日活动的保教质量,迎接区幼教科的视导工作。
二、上学期保教工作情况分析:
(一)优势:
1、保教联动活动链接幼儿发展监测,让教师明确幼儿的发展和保教行为的关系
我们将保教联动活动放在了每一次幼儿发展监测之前,让教师、保育员、保健教师共同就保教人员需共同配合完成的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要求与规程。将优化的保教人员操作要求真正落实到我们的一日工作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水平。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围绕“幼儿午餐”发展监测开展了“幼儿进餐环节的保教配合”的保教联动工作。活动主要以幼儿进餐环节幼儿可以获得的经验及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研讨,幼儿进餐环节的环境创设,以及保教人员各自的工作要点,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培训工作。活动中保教人员清晰地看到幼儿午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经验分享,保教人员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进餐环节中,每个孩子表现出的进餐状态,进餐需求也不同。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才能有目的、有要求和有计划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施以指导和帮助。
2、幼儿发展监测,用孩子的行为说话,进一步跟进薄弱环节
1)共性问题,集体攻坚
本学期开展了两项幼儿发展监测工作,分别是:“幼儿午餐”与“幼儿安全知识”。从幼儿就餐的行为中我们发现很多我们保教人员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如:保教人员之间的配合问题,教师没有等保育员将全体幼儿的菜盛好后就叫幼儿分批盥洗,造成很多孩子洗好手后坐在桌子上摆弄餐具玩或坐着等待的现象。教师没有提醒保育员为肥胖儿先盛汤并告知临时出现的因身体不适而引起的忌口或需特殊护理的幼儿姓名,造成一些班级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儿童的进餐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的矫正。对于这些共性问题,我们采用监测报告集体培训的方式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