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校本工作计划模板合集(通用32篇)
十月份:
1、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加强对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对体育室使用记录进行记载。
3、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活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锻炼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4、编排镇运动会秩序册,筹备并召开镇三十一届运动会。
5、举行校一~六年级广播操比赛。
6、积极学校体育校本研训主题活动(地点待定)。
7、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准备工作。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进行认真准确的成绩测试。
十一月份:
1、继续做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2、积极组织开展校、县体育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时间待定)。
3、参加县教育教学相关教学交流研讨,并结合学校体育校本教学研讨开展主题汇报。
4、完成-XX学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并向国家数据库上报。
十二月份:
1、继续认真组织并开展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体育相关教学活动研讨观摩(时间待定)。
2、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冬季三项体育锻炼活动。
3、各班认真选拔长跑运动员,开展冬季长跑运动会。
4、积极参加县体育研训系列主题活动,并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月份:
1、体育老师加强自身的学习,撰写教学心得及教学论文。
2、体育工作总结。
3、进行资料归档。
精选校本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32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草案)》与《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求,“聚精会神抓教学,满腔热情建队伍,以人为本谋发展”,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善于研究”的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使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合继续教育、教研、科研等活动资源,边实践边研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校研修文化,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二、工作目标
1、设定校本培训时段,丰富校本研修内容、拓展校本培训途径、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校本培训机制,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2、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围绕素质教育,结合教师发展实际来实施校本培训,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培训质量。
3、深化教师基本功,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入手,有效强化教学常规。
4、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整体功能,打造“专业(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最终实现学习型学校建设。
5、加强与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探索与兄弟学校共建、最后实现共享共赢的发展思路。
三、实施策略
教师发展的有效实体是年级组、教研组与备课组,有效方式是校本培训。
第一,设定校本培训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规划制订完毕,各项校本培训、研修启动。各相关部门(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学校的学期计划与学期重点工作(比如“三奖”评选),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实施计划(全部采用项目表格式,见附件),重视校本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形成年级组、教研组校本培训特色,培训、培训内容从不同层面(市级、区级、校级、组级等)设定并实施。学期结束前总结一学期校本培训、研训实施情况,填写《学分认定表》,汇兑上交,认定学分。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政教处、教导处、教研组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校本培训规划》与学校的学期计划制定本学期校本培训行动计划;学期结束前(政教处、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总结一学期校本培训、研修实施情况,填写《学分认定表》,汇总上交,认定学分。论文、论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等成果编入我校《敬业集》,学校评选“校本培训、研修优秀团队”,表彰、奖励。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各年级组、教研组等开展一次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特色(年级组如主题班会、研讨交流等,教研组如研修沙龙、课堂教学等)展示活动,并做好充分的活动后小结、反思工作,形成初步的符合学科特色的研修活动模式。特色研修活动方案及教师发言、论文入选《敬业集》。学校对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校本培训与研修模式进行深入挖掘,用理论、规律进行分析,上升到理论与方法的层面。学期结束前各部门总结一学期校本培训、研修实施情况,填写《学分认定表》,汇兑上交,认定学分。论文、论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等成果编入我校《敬业集》。
第四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认定优秀校本研修模式,评选、表彰优秀的校本研修团队,宣传学习成功的校本研修思想与方法,把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开展特色团队研修活动模式汇报与展示,充分实现经验辐射。学期结束前各部门总结一学期校本培训、研修实施情况,填写《学分认定表》认定学分。论文、论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等成果编入我校《敬业集》。学校增设奖项,增加奖励额度。
第五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第四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与研修的各项工作,把校本培训做精做细,形成学校特色。
第六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深入总结前面校本培训与研修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使我校校本培训与研修工作常规化。
第二,丰富校本研修内容
课程内容领域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研修课程
公共必修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通识选修
本体性知识
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分析、试题分析等
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条件性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等内容。
教育理论(教育史、学习论、课程论)
实践性知识
课堂管理策略、听课评课等内容
教学设计
师生沟通技能、班主任心理疏导方法等
发展性知识
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素养等
研究性知识
教育科研方法、行动研究等内容
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第三,拓展校本研修途径
在《徐汇区校本研修实施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校本研修模式(“课程式”、“专题式”、“课题式”、“活动式”、“读书指导式”、“理论答辩式”“教师论坛式”“微格教研式”、“教育叙事式”、“网络学习式”等)的基础上,探索以下校本研修模式。每学期开学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根据上面的研修内容和下面的研修途径填写《华理大附中校本研修实施计划》(见附表)
课程统整培训。事实证明,课程统整是推进二期课改的有效方法,是极具操作性的发展内涵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课程统整的理论基础》、《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方法、学科课程目标解读、多种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等培训,使更多的教师学会课程统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内涵发展。这部分研修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验收以填写《徐汇区教师讲座学分认定表》或《徐汇区教师专题研修学分认定表》(见附表)为主要形式。
集体备课。“聚集课改,决战课堂”,每一堂公开课、骏马奖、耕耘奖的参赛课,都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聘请专家(教研员、教学指导团成员等)进行磨课、听课指导,以此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以备课组、教研组或校际之间进行“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尝试,让教师发挥个性特长,让思想进行碰撞。这部分研修主要采用“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验收以填写《徐汇区教师教学展示课学分认定表》或《徐汇区教师教学一是展示课学分认定表》、《徐汇区教师听课学分认定表》(见附表)为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