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教师提升工作计划(精选30篇)

2024-09-04 04:16:40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教师提升工作计划(精选30篇) 各镇(街道、园区)教管办,县属各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x]41号)、《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x〕....

教师提升工作计划 篇1

  各镇(街道、园区)教管办,县属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x]41号)、《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x〕1号)和《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x-20xx年)》(鲁教师字[x]3号),结合临朐实际,就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全县集中培训和校本研训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实现我县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突出骨干。坚持服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建设,以实施“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3.按需施训。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训、课例研究、送培送教等多种方式,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升培训内涵,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以县级培训为主体,以校本研训为基础,以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读书活动、课例研究、送培送教、高级研修等为主要方式,突出师德素养、现代教育技术和课例研究,聚焦“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主要任务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三年计划期间,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主要包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和全员培训。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分期分批对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通识知识、学科知识、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和开展“我说我的成长故事”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之成为我县名优师的后备梯队。

  2.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提升工作计划 篇2

  一、培训目标

  依据“提升工程”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通过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1、提升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提升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科学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3、提升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二、培训项目

  1、培训实施机构与管理平台:选用福建省教育学院及其网络研修平台

  2、培训对象:根据文件要求,凡是取得教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参加培训(截止20xx年12月31日,距退休不满五年的教师不作培训要求)。

  3、分期分批实施培训。根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要求,培训分三个类别:

  (1)项目管理者培训:参加对象为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及分管副校长。

  (2)学科指导者培训:对象为各学科名优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及学科教研员,培训后能承担学科研训组织指导任务,成为各学科工作坊坊主,引领各学科工作坊研修需要。

  (3)全员培训——教师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

  《课程标准》依据“提升工程”的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以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内容主要由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及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构成。

  (一)技术素养类课程。内容重在帮助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适应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运用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制作等。

  (二)综合类课程。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三)专题类课程。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四)教师专业发展类。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利用教师工作坊、“三通两平台”等,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学习和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为主的教学实践组成。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按培训的层次及对象不同,可分为:管理者培训、学科指导者培训及教师全员培训三个层面。

  (一)管理者培训。

  “提升工程”管理者(校长)培训,对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校长。通过培训,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对本项目重要意义及内容的认识和把握,对项目组织实施及引导能力,提升对本校教师培训的规划与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线下跨校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提高中小学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工作坊研修及教学实践相结合研修,共计8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天(共计30学时),网络研修学习及教师工作坊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修30天(共计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学习30学时,教师工作坊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修20学时)。

  (二)学科指导者培训。

  “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工作坊坊主)培训,其中骨干教师对象包括各中小学各学科骨干老师;工作坊坊主对象包括:进修校学科教研员、各学科名优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等。通过培训使受训者具备指导全员教师远程培训的能力,能建立相关学科的工作坊,以顺利开展学科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工作,提高名优教师自主研修能力、混合研修能力和区域研修能力;同时提高名优教师工作坊的主持能力、线下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以及实施与评价能力,以适应全员培训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项目设计:采用网络研修学习及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修的混合式培训方式进行。依托福建省网络培训管理平台,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由项目管理者指导,线下实践由培训者以建立工作坊的方式,结合开展校本研修,建立十所以上的信息技术基地校,在校本研修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