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国培工作计划(精选30篇)
如何达到这两个目标?
(1)改革语文课程。
崔峦老师认为,阅读应该纳入语文课程。儿童阅读课程化首先就从机制上保证了阅读的持续推进。
改革后理想的阅读课程是怎样的?应该起码包含这两方面内容:
其一,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
其二,以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
崔老师认为后者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前者更重要。并且,他主张阅读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堂,可以把阅读推广到其他学科。
这与我们一直在阅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有呼应的。阅读是不分学科的,旨在为学生建设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譬如我们小学的科学课、音乐课等,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阅读本学科的有关书籍,便会产生对该学科更深刻的热爱与更活跃的思想。
(2)大力改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
首先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存在模糊性和人为拔高的误区。似乎除了识字目标之外,其他目标简直是可以课课通用的,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接收能力,文本内容、题材等方面的因素;有的目标则被人为拔高,甚至出现了小学高年级学文学赏析的课型,还被广为推崇。其实,这都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的错误认识引起的。
其次,整合教学内容。
这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创造课程能力,抓一带十,精讲细读,留下时间推进儿童阅读。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策略。
改变以往教学对课文内容的繁琐肢解为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策略。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并把这热爱长久地保持下去,做一个终身阅读者。
因此,教师必须在发动兴趣、营造氛围、唤醒意识、导向指引、放手自主、帮扶学生等方面下功夫。
第四,扎扎实实推进儿童阅读。
崔峦老师建议我们小语教师要为传承祖国语言而努力,因此,在“让孩子读什么”的问题上,他主张:厚今薄古,厚中薄外。
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细细说明了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内容:
年龄段
适合内容
3-4岁
童谣,儿歌,有趣的、有重复性情节的故事
5-6岁
童话(我插一句:特别是本民族童话)、诗歌
7-8岁
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童话等
9-11岁
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科普读物、长篇儿童小说等
11、12岁以上
名著等大部头文学作品、名人传记
教师国培工作计划 篇29
20__年的10月我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参加学习国培教育。因为我教二年级数学语文,工作压力非常大,时间非常紧张。很有一些顾虑心理上也有一些抗拒。但是我内心深处非常渴望知识。的确是带着真诚的心来参加小学语文国培教育的。
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到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在阅读、习作、综合学习、语文实践等教学中的疑惑也豁然开朗。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会细品所学,把本次培训的所学、所感、所得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从心底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的学习,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网络学习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从专家学者的讲座中明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断创设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氛围。在学习中受到启发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教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把培训化作动力。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无限的知识将迎着方法之刃而解。
下面我就如何设计好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要顺利达到以下目标,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贯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入学前学生的认识的字都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从而为阅读奠定了一点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回读,难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示范甚至领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习的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
2.感受乐趣,启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受到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来,其乐无穷。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是抽象,对初学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响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3.自主阅读,感受语言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理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总之,本次培训收获的不仅仅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同学们在一篇篇教学设计中迸发出来的光芒。还有不曾谋面同学们真挚的友谊。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我会抓住这次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国培工作计划 篇30
优势分析:
1. 热衷教师职业,热爱数学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 能静下心,积极地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杂志,关注最新的课改动态。
3. 谦虚好学,能自觉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4. 通过20xx年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够胜任小学各阶段教学工作。
不足之处:
1. 我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缺乏规划,缺乏自己的研究,缺乏自己的目的性和研究性。
2. 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培训,在理论学习和教科研方面发展得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实际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较慢。
3. 在学科教学中,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缺乏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自己的教学缺乏创新和研究,对于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超越教材,整理、积累、反思、创新方面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