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行动计划模板汇总(通用30篇)

2024-06-28 15:54:02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行动计划模板汇总(通用30篇) 一、指导思想以《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信息化学校达标创建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

  (2)大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和市民学校的站建设。到20xx年底省三级(二星级)及以上幼儿园校园网站建设率达65%,外来工子女学校网站建设率达到100%,市民学校建网率达到50%。

  5.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体系建设

  (1)建立区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由人事科牵头,制定校长、教师、信息化专(兼)职人员、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等各类人员的培训方案。加快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校长队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网管人员、实验员和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在三年时间内,分批对学校校长、学科教师和信息化专(兼)职人员、实验员及图书管理员进行一次教育信息化素养及应用的全员培训。

  (2)参照上级部门制定的各级各类学生信息素养标准,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生电脑作品评比与智能机器人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及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3)培养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骨干,提升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评价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能力。

  6. 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指导,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构建好各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学校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服务,提高教育技术设施的应用效益。

  (二)重点工程

  1.数字校园示范工程

  (1)制订《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试行稿)(见附件),启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20xx年底,区内省、市级现代教育实验(示范)学校率先达到市优秀级(区优秀级)标准。20xx年全部中小学达到市达标级(区达标级)建设标准,并有25所学校达到市优秀级标准。至20xx年底,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市优秀级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有1/3学校成为区级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其中有1-2所学校被确立为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2)选择区内5个左右数字化建设基础较强学校,通过云计算技术,推进校内数字化校园电视台、数字化监控、数字化校园广播、数字化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数字化校园一卡通、数字化平安校园等各业务应用模块开发,为今后全区中小学全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经验。

  2.科技校园特色工程

  充分发挥现有的中小学探究性实验室的作用,与学生社团建设有机整合,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效益。大力发展以机器人、车航模、陶艺、数字化实验(虚拟实验)、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农业与科技为主题的一校一基地一特色建设,同时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学生科技实践基地培育,为广大学生提供多项目、综合性的'科技实践场所。充分依托实验室和科普基地,结合师生科学探究行动,加强校本课程研发,重视科技小论文(小教案)撰写,以课程推进科技探究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书香校园亮点工程

  (1)保障学校图书(含电子图书)配备经费。结合省、市书香校园工程文件精神,由教育局每年从各类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从20xx年起按照中学生均3册/年、小学(幼儿园)2册/年递增的标准添置图书。

  (2)探索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校园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电子化图书馆建设,提高中小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全区中小学和中心级及以上幼儿园图书馆采编、流通、检索的数字化管理。通过自主建设和合作建设的途径,到20xx年底,建成学生图书配送、调拨中心2个,采用电子化管理的图书馆达到49所,新增省、市级示范图书馆4个。

  (3)开展书香校园评比活动。制订《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示范校评估标准》,引导学校浓厚班级、走廊等书香气息,推进全天候开放式、高流转的图书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4.外来工子女学校关爱工程

  加大外来工子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从外来工子女教育专项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到20xx年底网络通到每一个普通教室,每校新建或改建机房、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各1个,教师3人1台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普及到每个普通教室,有效生机比达到7:1。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和相关科室长组成(注:文件另行下发),办公室设在教学仪器站,负责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全区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建立校级“一把手”负责的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设立校内信息化工作职能部门,选派一名学校副职或中层作为具体责任人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并按规定配备好信息化专职人员,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机制保障

  1.制订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统筹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2.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考评机制。各校须制定本校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并上报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备案。区教育局督导室结合学校三年发展性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专职人员的配备以及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3.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每两年评比一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示范图书馆(室)、书香校园建设示范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优秀教育网站。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教育信息化总结和表彰专题会议。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课件、优秀课堂教学评比、展示等活动。

  4.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加强专(兼)队伍的建设,原则上小学18班以上(含18班)配备专职实验教师1名及以上、中学3名及以上,小学18班以下兼职1人、中学专(兼)职2人。24班以上(含24班)专职网管人员2名及以上,18 -23班初中、小学专(兼)职网管人员不少于2人,18班以下初中、小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1人。24班以上(含24班)配备2名专职图书管理人员,12-23班配置1名专职人员,12班以下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

  5.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应用机制。由教研部门牵头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优势,结合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三)安全保障

  1.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全区教育系统统一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以教科网为中心加强对各校的网络安全审计、网络访问及上网日志监控。加强数据安全建设与管理,逐步建设容灾备份系统,保障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

  2.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建成安全、绿色、文明的第一范文网域网。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科学管理,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技术防范,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每年组织1次以上网络和信息安全培训与演练,使网络安全教育有效地注入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

  (四)经费保障

  1.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经费,区教育局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增添、更新和维护、保养经费。区师训中心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2.各校在安排信息化教育经费时,要全面考虑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系统建设及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的需要,确保应用工作协调发展,努力提高资金投入的效益。

  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与效益评估,严格执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政府采购、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制度,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公开透明,杜绝重复投资和浪费,确保秉公廉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