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精选32篇)
关于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为目标,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引领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研组团队建设为关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研主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六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1人,6名语文教师,各担任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道德与法制》《健康与幸福》课。一年级的小学生,还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的特点。他们天真可爱、自由散慢、自控能力差,给我们一年级的老师的教学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半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有个别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主要工作目标
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和语文组教学计划,本教研组打算在语文教学上继续集思广益,以“核心素养”研究为主,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细致、有效地抓好一年级语文教学常规工作、常规管理,营造有创意的、积极进取的教研组团队,争当优秀教研组。
五、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先明确每堂课学生要学什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二)重视培养能力
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的终身发展将受到限制,所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第二册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要改变不分重点、难点一律由老师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让学生机械抄写的陈旧教法。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只对难点作指导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不断增加语言积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训练。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上要与课内教学密切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阅读教学要注意重视朗读的指导。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具有思考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口语交际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对于精彩语言,及时评价。
四)要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关于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教科中心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高质量、轻负担、有特色”为目标,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推进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完善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和教师培训力度建设为工作重点,探索“有效学习”和“有效教研”的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2、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3、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学校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认真学习20xx版《新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标。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加强两边校区同年级教研交流。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年度月常规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领导评课”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二)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其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各个教研组要充分发挥“教研”职能,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广泛开展指向正确、主题鲜明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详细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定作业设计。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将三个“维度”整合起来考虑,中心目标和辅助目标相结合,依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有活动记录。要加强对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教学设计真正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学期语数英品学科的团队比赛,教研组长应提前将比赛预案告知备课组全体人员,组员积极做好赛前准备,并共同探讨教学路径,课后再一起讨论教学得失,从而切实提高教研实效性。
(2)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并做好记录。
(3)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教师。听课要做好记录,评议课要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
(4)继续加强标杆教研组创建研究。上学期我们提出每个教研组要有自己的研究特色,依据本组教材、学生的特点,灵活、创新地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与学生学科活动,做到集思广益,精心发掘主题,创新活动形式,关注活动过程,注重活动实效,形成本组特色。这一研究已初见成效,本学期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重资料收集、重案例分析、重去粗存精,力争使各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做到特色化、专题化、系列化。
(5)明确本学期教研重点。加强“六项研究”:一研课标与教材,做到吃透课标,把握教材;二研学生与学法,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设教;三研课堂与教法,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四研学风与习惯,做到勤学乐学,习惯良好;五研作业与辅导,做到注重设计、杜绝题海;六研考查与评讲,做到科学考查,评讲有效;教研组长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次活动,纳入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务处根据各组安排加强平时的检查与考核,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