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计划范文锦集(精选31篇)
二、培训内容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专题培训分为三部分。
1、《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是本专题培训主要教学用书,县集中培训以此教材为主。县集中培训15学时。
2、《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为学习教材,“浙江教师研修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各学科培训资料及配合这门课程制作的网络课程为其他补充材料,学科教研组集训与自训结合,校集训14学时,自训自练18学时。
三、培训对象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所有在职教师都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四、培训形式
①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实验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教研月活动为依托,围绕“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的主线,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要避免或减少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在保证重点专题讲座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参训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以现场观察、观看录像、教材分析为基础,强调体验与反思。通过上课、说课、专家点评、小组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
②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个规定的课时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要加强实践的操作,指导全体教师建立有特色的“个人
博客网”,并在使用中不断加以研究改进。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学习与研讨的能力。
五、培训进度和学时安排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专题培训任务于20xx年3月——20xx年7月完成。校本培训共计14学时、14学分,教师个人自训共计18学时、6学分。 具体培训安排如下:
六、培训考核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全员培训为全省从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课程之一。是由省教育厅负责制定课程的讲文与考核大纲,审定教材的,并实行教考分离的培训制度。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培训的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参加教师培训期内的学习态度,读书笔记,到课率和规定作业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培训过程恰当的综合性评价,参训教师的过程考核成绩按以完成40%的比例计入总分,统一考试的书面成绩以60%的比例计入总分。
七、培训组织机构
组长:某某某 副组长:某某某 组员:某某某等等
八、培训档案管理
A、建立各项培训的业务档案,主要包括: (1)各项培训计划、通知。
(2)各种与培训相关的会议记录、出勤记载。 (3)辅导员备课录。 (4)教师学习作业或心得。 (5)各考核成绩。 (6)总结材料。
B、教师个人档案:笔记本、教师个人博客网
九、培训要求
1、《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专题培训要讲求实效,应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本次专题培训。
2、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本次专题培训的作用。在校本培训中,要设计周密有效的方法和方案,做到在培训中消化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应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参与互动的研究讨论、教学观摩、网络学习等方式;应重视在培训者和辅导员指导下的教师的自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辅导和帮带作用。
3、将本次专题培训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定期对本校教师组织检查,召开现场会,并及时总结经验,组织交流。
4、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学习作为职务聘任、晋升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关于培训计划范文锦集 篇14
一、指导思想
营造学习型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优良,素质较高,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能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科研能力,建立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对象与考核办法
1.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2.考核办法:根据参训教师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笔记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全面考核,最终得出教师培训成绩,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培训要求
1.寒假校本培训采用教师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寒假期间,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z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研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的文章。2月5日前,45周岁以下的教师至少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传到“桥东探微”网站“教师随笔”栏目中。
2.集中培训时间:2月2日-2月4日(上午8:30-11:00;下午2:00-5:00)。
3.严格按计划内容组织培训活动。集中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建立点名制度,除病假、因公外出外,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勤;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要求笔记规范,重点突出,当堂完成。
4.为便于每年5月姜堰市教育局验核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集中培训后,学校为达到培训要求的教师发放校本培训证明。
五、培训安排
时间 培训内容 学时 主持人 主讲人 地点
2月2日 上午 新学期工作计划解读4杨爱军王 跃报告厅
2月2日 下午 讨论新学期工作计划 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观看教学新时空优质课录像(1)4年级 负责人教研组长办公室
2月3日 上午 课题研究 现状分析及建议4贡永生高德平报告厅
2月3日 下午 校级课题 中期研究成果展评 观看教学新时空优质课录像(2)4年级 负责人教研组长办公室
2月4日 上午 教育教学 论文写作辅导4沙 斌黄大明报告厅
2月4日 下午 寒假学习心得交流 观看教学新时空优质课录像(3)4年级 负责人教研组长办公室
关于培训计划范文锦集 篇15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麻醉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其次,麻醉专业队伍里已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具有研究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麻药理学、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科学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然而,任何一名麻醉专业人才都要经历各项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医生。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护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1、根据本科室临床医师的结构情况及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师,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
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诊断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学临床“三基”、临床麻醉学等。
3、培训要求
掌握:掌握诊断学中望触叩听诊的训练、全身体格检查训练;掌握临床“三基”中CPR技术和常见无菌操作技术等训练;麻醉学科领域中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掌握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掌握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掌握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掌握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掌握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掌握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掌握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掌握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熟悉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熟悉ICU病人的营养支持;熟悉脑死亡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