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关于进度计划汇总(通用34篇)

2024-07-24 05:25:22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关于进度计划汇总(通用34篇) 第一周 2.10---2.16 《 种树郭橐驼传》《祭十二郎文》第二周 2.17---2.23 《荆轲刺秦王》《陈情表》《赤壁赋》第三周 2.24---3.2《鸿门宴》《 项脊轩志》《兰亭集序》第四周 3.3---3.9 《淝水之战》《段太尉轶事状》《崔杼弑其君》第五周....

  2、组织期中教育质量抽测。

  3、各教研组推出一名教师在全校进行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4、教学常规工作考核。

  五月份:

  1、举行优秀课件评比(评比每位老师制作一份课件)。

  2、参加市低年级语文教材分析研讨活动。

  3、参加“迎六一”市小学生现场命题作文,讲故事比赛。

  4、六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分析。

  5、教学常规工作考核。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小学教师钢笔书法团体比赛。

  2、组织部分年级、部分教师参加市语文试题命题比赛。

  3、参加市语文教师写作基本功大赛。

  4、参加毕业班复习工作研讨会。

  5、组织毕业考试和1-5年级的期末考试。

  6、每位老师写好专题总结。

  7、教学常规工作考核。

  七月份:

  1、教学质量分析。

  2、做好期末结束的各项工作。

关于进度计划汇总 篇16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 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 ,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键,再按 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 、标准差 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 ,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

  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入.

  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

  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 ,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就得到方差值 .

  根据表5,得到

  根据表6,得到

  让学生把表5、表6与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一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与笔算两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教学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

  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

  在中学的普及使用.

  课堂练习:教材P177中1、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与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在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

  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布置作业

关于进度计划汇总 篇17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我制定出如下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有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教材在最后一章安排了总复习内容,形成四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3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10课时)

  1、加深对有关图形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2、明确有关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 体会公式推倒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