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工作计划(精选27篇)
第16——18周,第一轮复习(词法: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主谓一致)
第19周,综合总复习
高三工作计划 篇14
高三作为学校最高年级,是教育质量的出口年级;高三学生的整体素质代表着学校的教育品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由高三师生团队共同建设的高三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形成能体现高考备考特点,具有规范、凝聚、激励作用,和谐、高雅的高三文化,特制定本计划。
物质文化建设高三年级的物质文化包括师生仪表、班级布置和宿舍面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良好教育效果。
物质文化建设安排3个月时间,重点工作时间表为:
20xx年9月规范师生着装、发饰,基本消除长发、怪发、染发现象,杜绝穿拖鞋或不着校服进入教学区;教室布置和宿舍内务达到基本要求。
20xx年10月巩固9月份成果;提高教室黑板报品位,两栏布置整洁美观,学生课桌、讲台、储物柜符合高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宿舍内务达到学校标准;学生集合迅速,口号响亮,广播操质量高。
20xx年11月宿舍布置整洁、温馨、高雅,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利用校运会展示高三师生精神风貌。
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三年级制度是各级政府政策、法规、条例,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学校的各项。
高三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研究高考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高三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高考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树立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尽快成为强实的新生力量。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 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他们的作业要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大步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
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作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
③对作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除年级大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5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8、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要求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1、复习总体安排:
07年9月底结束高三新课的教学:
第一轮复习:按教材章节进行(07年10月初-08年3月中旬),夯实基础,章节过关,以高考的基本题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进行系统的复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的规范性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轮复习(08年3月中旬-20xx年4月中旬),以综合能力为主、板块式推进,专题复习、考点精练。将各知识点有效的串接起来,形成有效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三轮复习(08年4月下旬-08年5月底)即综合训练和模拟练习,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强化训练阶段。自我小结、查漏补缺,教师点拨精讲,重在抓学生完成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构建,计划每周两套题,采取练、评的教学方式;
自由复习(08年6月1-6日)学生自行整体调节,搜集各方资料和信息。考试心理辅导
高三工作计划 篇16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的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这一学期学生面临高考,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我深深体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因此针对高三二班的实际情况,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落实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指导思想
研究《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把握课本是关键,夯实基础是我们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我们目标。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既要关心《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及变化的要求,又要重视今年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结合上一年的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求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担任财经7班,微机11班的高三数学课,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也缺乏运算的恒心,选填题的速度与准确度都还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必须解决。
2.教材分析:本学期综合复习高中数学所有内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即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我们把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三、教学目标任务: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四、方法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周边省份《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了解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