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成长计划(通用31篇)

2024-06-11 00:24:25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成长计划(通用31篇) 一、执行时间:2月25日——3月21日二、主题说明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看见孩子哭闹着要奶奶、妈妈等家长抱,回想起我们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孩子要自己走路,要尊敬长辈,爸爸妈妈、奶奶等来接时,孩子在老师的面前就自己走,走出幼儿园大门就要求....

成长计划 篇1

  一、执行时间:

  2月25日——3月21日

  二、主题说明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看见孩子哭闹着要奶奶、妈妈等家长抱,回想起我们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孩子要自己走路,要尊敬长辈,爸爸妈妈、奶奶等来接时,孩子在老师的面前就自己走,走出幼儿园大门就要求要人抱。开学时,有家长说孩子在假期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玩好的玩具不肯放回原来的位置;吃饭要大人喂等等行为表现使家长感到很苦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想通过《吉祥三宝》主题活动的实施,尝试着让幼儿学习关心家人,把爱也融入到每个角落,让孩子用亲家人、亲社会的行为做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通过家园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来得以实施:

  线索一:始业教育——亲子制作《福娃闹春》(福字、灯笼),另外与平行班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找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说一句祝福的话。

  线索二:结合“三八”妇女节,可以试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感谢家人的付出。活动如:请孩子涂涂画画,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等人做一张贺卡并说一句“辛苦了!”“节日快乐!”;如引导孩子在歌曲《我的好妈妈》《请您喝杯茶》声中表达对妈妈、奶奶的爱。

  线索三:慢慢由对最亲近的人一句话延伸到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学着自己走、整理玩具、对人有礼貌,使自己知道自己长大了,去为爸爸、爷爷、同伴(老师和小朋友)、客人服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成长目标

  (1)智慧成长:

  1、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

  (2) 肌体成长:

  1、愿意跟着老师、同伴一起随意活动身体。并根据天气变化、运动情况会及时提醒老师增添衣服,擦汗。

  2、愿意跟着成人学习脱衣、裤、鞋,并放在规定的地方。

  3、愿意自己学习会独立地喝水、吃饭、自然入睡等。

  (3)情感成长:

  1、愿意亲近家人和小朋友。(在与平行班的小朋友活动中主要是稳定情绪,帮助情绪敏感的孩子稳定情绪)

  2、愿意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有意识地让活动中活泼主动的孩子带动性格内向的孩子)

  (3)审美成长:

  1、愿意跟随老师粘贴红花和涂色活动。

  2、喜欢跟老师愉快的唱歌跳舞、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老公公走路。

  社会成长(重点):

  1、能情绪稳定地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尝试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在快乐分享活动中说说灯笼上的图案、颜色,也可说元宵观灯的情况)

  (4)创造性成长:

  1、能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尊敬长辈的感受。

  2、初步能独立地自己想象着玩,不打搅大人。

  3、对幼儿园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能初步自己决策玩什么玩具,不跟随他人。

  四、环境创设

  (1)主题班级环境布置:

  1、爸爸、妈妈工作的照片,祖辈家长操持家务的照片。

  2、小帮手:为家人做事的照片。

  (2)教育区域的环境

  1、娃娃家:愿意模仿成人照顾好娃娃。

  2、图书区:提供有关讲礼貌的书籍或图片。

  (3)延续性区域环境:

  1、自制一些桌面玩具,便于幼儿自由取放、独立操作。

  2、提供一些适合托班孩子操作的玩具。

  心理安全环境:

  1、在班级中经常播放比较轻柔的音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张贴一些最亲近人的照片,促使孩子产生安全感。

  3、创设心情墙。

  精彩瞬间:

  1、向家长介绍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可贴照片。

  2、家长能对孩子的言行有正确、积极的回应。

  互动空间:

  家长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对孩子现阶段的言行的反馈,使家园双方有针对性的配合教育。

成长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在教高一到高六的音乐。从本周给学生的讲座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唱歌姿势和丰富的表情方面都有很好的习惯,可以根据歌曲的心情来表达。有些课还可以看简单的乐谱。他们还可以即兴表演与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参与表演。但是他们的读谱知识比较薄弱,发音和吐字不够清晰。

  二,教学目标,要求和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特色,将“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培养和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掌握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备了解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智慧,教师应该创造一定的情境,让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介绍

  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让学生生活在生动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很好地受到音乐的影响,达到教学效果。教育家杜威也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践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动脑子、动嘴巴等多种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辛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是一项技能。如:用优美的画面和优美的歌曲来看和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开阔音乐视野。教师要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明的教具尤其受到孩子的喜爱。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和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当成老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学方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孩子就像花苗。只有用爱和鼓励浇灌它们,它们才能绽放美丽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轻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和讨论的口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王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快乐地学习。

  1.创造一个舞台,展现自己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热爱运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听、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集体唱歌,我觉得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大三学生平时比较活跃,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成功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设计并开展了“课堂舞蹈”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唱歌跳舞,把全班创造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华。顺其自然,根据学生的认知本质,给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即给学生留出一个快乐的世界,给学生留出积极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课堂教学就会放松,教学效果就会更有效。

  2.有趣的游戏,快乐的学习

  不管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很有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所学的歌曲,我设计了游戏《赶火车》。我会当火车司机,把歌里的任何一句都唱出来,然后学生来唱。只有唱对了才能上火车。所有的孩子都很热情。“赶火车”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心大胆地说话唱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展示的意识,让学生边学边玩。借助音乐课堂上的游戏,教师可以享受教学,让教学焕然一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