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主题征文(精选32篇)
诚信教育主题征文 篇28
名人德莱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对别人诚信,别人才会以诚相报,从而感悟出人生的价值。
我也曾做过一件不讲诚信的事。记得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由于我的马虎,本来应该考得不错的我,数学成绩只得了得91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如果我把试卷拿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一定会大发雷霆,可能会骂我,也可能会惩罚我。”我心里充满了恐惧感。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我找了一枝红笔,把原来的分数线91分,改成了得了得97分。心想,这个分数可没问题了。回到家,我强装笑脸地把试卷拿给爸爸看。可爸爸在看了分数后勃然大怒。原来,老师早把我的学习情况和这次考试的分数告诉了我的爸爸。爸爸强压住怒火,对我说:“徐同欣,我知道你是为什么撒谎的。你改了分数,也许可以让你一时得利。可纸总是包不往火的,总有一天你会被揭穿的,并且你还失去一种珍贵的品质——诚信。你不是长大想当一名领导人吗?你从小连诚信都做不到,将来怎么成大器?人最不道德处,就是不讲诚信。当然,一个人不是完美的,任何一个人,都会犯错的,重要的是改正,我希望你能好好想一想网,你今天做的对不对。”听了你爸爸语重心长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一头。我在心里默默起誓今后再也不做不诚信的事了。
诚信教育主题征文 篇29
友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友爱和睦,相与友善。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友善的人是稀有动物,是真的吗?
有一天,和朋友逛街的时候,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位阿姨,阿姨手中的一袋鲜橙散落在地上,我一时不知所措,心里带着几分害怕,只能连忙道歉,并马上把地上的鲜橙捡起来,吧全部橙交给那位阿姨后,我站在原地等着被那位阿姨骂,但是那位阿姨没有骂我,还说:“啊,小朋友没撞疼你吧?我真不小心,你不要介意好吗?我说:”没有撞着我,阿姨不好意思,让你的橙都有点烂了”阿姨说:”没事的,你们继续逛街吧,”说完阿姨一转身,就走了。这就是有善待人,其实,友善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病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样,小女孩的友善和爱心,让他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材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诚信教育主题征文 篇30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可没看到敌人,便回去了,褒姒看到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敌人大举攻周,周幽王又点烽火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玩起了“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失义人心不在,失信正道不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需要表现高度的诚信,才能取信于民。《论语》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莎士比亚也说过:“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对于朋友,你应该开诚相与。”可见古今中外,相处之道在于诚信。
诚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们的眼中淡化了;然而,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交往,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孔,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编造着谎言,那么世界定会暗无天日;我们呼唤诚信,我们也愿携手共建诚信;诚信事业,从我做起。
诚信教育主题征文 篇31
《狼来了》这个童话故事,我们都还记忆犹新,对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更不会陌生。曾子的妻子一句玩笑,曾子却认为不能对孩子撒谎,他果真把猪杀了,炖了猪肉给孩子吃。
诚信,乃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欠缺。然而,社会上的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不良现象侵蚀着校园,给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你们可别小看了这好看的油菜花,它的用途可多了。油菜花的花粉可以酿出香甜的花蜜,油菜花谢了之后结出黑色的菜籽,可以榨出健康美味的油。剩下的菜杆收割以后,经过加工可以用作植物的肥料。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其神圣性开始动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在说谎,言行不一,欺骗他人,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学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校园中,做到寓教于乐。还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诚信植根于我们的、大家的、人们的心灵之中,让世界因诚信而生机盎然!
诚信教育主题征文 篇32
人,作为渺小而独立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题记
孔子云:“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
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所以人一定要诚信,诚信对待别人,诚信对待自己。
英国著名小说家瓦特﹒司各特曾经借朋友的钱去经营一家公司,经营不善倒闭,朋友因觉司各特有才,让他可以不必还钱,但司各特执意不肯,更加努力去还钱,靠自己的劳动还清了债务。
诚实信用的人,即使在贫穷的时候,依然靠自己的劳动还清了债务,司各特是守信用的,言必行,行必果,他大可不必去换那债,轻松地搞自己的创作,但是他没有,没有在贫穷下失去自己的原则,让自己遗憾。诚信待人,诚实面对自己、他人。诚信,一种美德。
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为表明诚信不欺而立木,能搬走者给予黄金,使老百姓确信新法可信,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人无信不立。
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或许一个不诚实的人在特定的期间,特定的场合,通过特殊的手段可能蒙蔽一些人,但只是暂时的,“庐山真面目”终将被揭穿,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