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2024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3篇)

2024-03-27 16:41:40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2024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3篇)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2024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4

  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我认真的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提高。

  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依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4、成绩目标:

  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

  5、个人进修目标

  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2.25-2.29 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2 3.3-3.7 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3 3.10-3.14 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

  4 3.17-3.21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5 3.24-3.28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利用

  6 3.31-4.4 第七章复习、测试、 讲评

  7 4.7-4.11 期中复习

  8 4.14-4.18 期中复习

  9 4.21-4.25 期中考试

  10 4.28-5.2 功、功率、动能和势能

  11 5.5-5.9 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八章复习、测试

  12 5.12-5.16 讲评、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滑轮

  13 5.19-5.23 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14 5.26-5.30 第九章复习、测试、讲评

  15 6.2-6.6 期末复习

  16 6.9-6.13 期末复习

  17 6.16-6.20 期末复习

  18 6.23-6.27 期末复习

  19 6.30-7.4 期末考试

2024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5

  一.基本情况:

  九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85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具体措施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优化教学管理,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