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精选33篇)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篇12
调查目的:世博会,一次全球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览会,20xx年将在上海举办,现已进入到计时。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这样一场华丽的科技文化盛宴,我们更应当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协助上海办好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此次调查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对20xx年上海世博会到底了解多少的情况。 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上海世博会的认知度,扩大世博会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世博会的热情,创造良好的世博氛围.
调查时间:20xx.6.2-20xx.6.8
调查地点: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调查对象:汇华学院随机抽取的60名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 汇华学院07级新闻专业
问卷内容: 对于世博的认识、对于世博会的关注程度,自身对待世博的态度、以及不了解或一般了解世博会的原因等做出相关提问。在调查中,有95%的大学生知道什么是世博会,但只有62.3%的受访者知道20xx年世博会将何时在上海举办,持续多久。其他项目中,受访大学生对世博会的关注程度仅为55%,对世博会的主题,吉祥物,口号等了解度为48.2%.但是,大家对参加世博志愿者活动感兴趣程度高达89.4%。调查还显示,有将近9成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了解世博并不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是举办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周围几乎听不到又关于世博的消息。
结果分析:
一. 知道世博会,却不了解世博会
在调查中,有9.5成的同学对世博会有着基本的认知,但在问及是否知道20xx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人数就大打折扣了。而当涉及到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吉祥物,志愿者口号等一类问题时,大家对此的了解还不足一半。看来,对于世博会这个名词,大家也仅仅停留在常识阶段而已,要想要让大学生真正了解世博,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二. 不了解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显示,有将近9成的学生表示委屈,认为“不是自己不想去关注,而是身边根本就没有看到有关于20xx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搜集了近期河北省几家主流媒体的报纸,发现除了4月10日的一条“4月10日至16日期间进行的为期一週世博巡展”新闻以外,再无其他关于世博会的新闻。笔者还通过网络引擎了有关“河北 世博会”的新闻,发现亦是少之又少。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全国二级城市,理应积极参与到接轨世博的行动中来。而大学生,又是城市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校园媒体就更有义务和責任去宣传世博,努力扩大20xx年上海世博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三.虽然不了解,但做志愿者的热情仍旧高涨
虽然对世博会的了解并不多,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大家对参加世博志愿者活动感兴趣程度高达89.4%。有热情就是好的,大学生是一个散发着蓬勃朝气的热情群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以社团或者开办讲座的形式,公开鼓励大学生参加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选拔活动。既进一步宣传了世博会,扩大了世博会的影响,又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篇13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6日下午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
调查分工:董亚楠(记录)谢瑾(观察)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酒店、餐厅里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和商业界内的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调查的发现:
(1)街道上包装纸、塑料袋随处可见;
(2)房屋的墙壁上被乱涂乱画,影响市容;
(3)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汽车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4)许多家餐厅里仍在使用一次性餐具,这样虽然方便,但却消耗了大量的木材;
(5)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这对自然资源是一种浪费的现象。
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意识到和尾气噪音污染的危害性。
(4)一次性用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快捷,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对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
记得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虽然是1970年由美国民众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社会活动,但它的意义已经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她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人类。现在每年“地球日”的活动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并且督促联合国到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全球的环保工作全面启动。只要地球的沉疴仍然存在,“地球日”就不会寿终,我们每个“觉悟人”就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篇14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对象:面向红星中学高一学生,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调查小组组长及成员:高元 谢程 汤嘉伟 宋震宇 张凡 杨阳
调查原因
每天放学时,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中学生的消费观有没有不恰当之处?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中学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调查说明
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访问。 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1.消费前
在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占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
在是否为零
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查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仅有1人,占2%。
1-10元
10-30元
30-50元
50-100元
2.消费过程中
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29人,占48%;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占2%。
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
3.消费后
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消费100元以下的最多,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2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的只有4人,占7%。
4.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 在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有20人,占59%;选择否的有14人,占41%。 一、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