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精选24篇)

2024-09-28 11:36:47报告范文打印
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精选24篇) 前言:日前,我也加入了留守儿童父亲的行列。作为孩子的家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特别无助与辛酸。由于物价飞速上涨,日常消费快速提升,生活节奏日渐迅速,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得不寻求工作(老伴),这样一来孩子的生活问题就是个难以....

  B: 回答一般的有56人,所占比例为56÷126﹦44.44℅;

  C: 回答只喜欢几个同学的有8人,所占比例为3÷126﹦6.35℅

  D:回答不喜欢的有17人,所占比例为17÷126﹦13.49℅

  问题(7): 你喜欢学习吗?

  A: 回答喜欢的有54人,所占比例为54÷126﹦42.86℅;

  B: 回答不是太喜欢的有43人,所占比例为43÷126﹦34.13℅;

  C: 回答不喜欢的有29人,所占比例为29÷126﹦23.02℅;

  问题(8): 你的理想是什么?

  A: 回答长大了从事各种行业的有92人,所占比例为92÷126﹦73.02℅; B: 回答无理想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34÷126﹦26.98℅;

  (3):走访调查;

  在126名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了89家,在这89家留守家庭中,有87 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辅导自己孙子的学习,只有两家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唯一能做的是让孩子有饭吃,不让他们受冻受饿。

  在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交谈中,他们都戏称自己是 “招孙办主任” 在家庭经济与孩子的未来这一问题上,老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矛盾与复杂的心理。并且,老人们还在尽可能的去劳动,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老人和儿童在一起劳动的情景。

  (4): 教学参与;

  通过与学校老师们的交谈和自己的教学参与,学校一至六年级126名留守

  全校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31÷126﹦24.6℅;

  全校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49÷126﹦38.89℅;

  全校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 47÷126﹦37.3℅;

  三,调查结果:

  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亲情的流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在心灵上

  下的是难以抚平的伤口。我有一个学生叫杨小达,父母在他4岁时就到浙江打工,父亲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母亲是杨小达长到12岁,回来建房才见面的,而此时儿子就不认母亲了,他的母亲找到我,要我与杨小达好好谈谈,叫她一声妈妈。当我问杨小达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妈妈,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杨小达流着眼泪说,是房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经对妈妈一点印象的没有了,我开不了口。虽然像杨小达这样的是少数,但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在亲情流失的情况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厌学,甚至厌世。

  2.情感上的代沟:

  由于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只能是溺爱, 虽然也是亲人,但始终不能与父母亲的关爱相提并论,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从情感上去关心。在问题(6): 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的统计上,不难看出,能和爷爷奶奶经常交流谈心的只占26.98℅,爷爷奶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己的孙子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情感上的代沟,是留守儿童不能开心﹑活泼的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和留守儿童生活一起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写。所以,根本不能去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4.生活状况堪忧。

  在问卷调查和家访过程中,了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没有或没能长期给留守儿童做早餐,相当多的家庭都是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自己买零食吃,由于条件原因,他们买的大都是“三无”食品,在教学中,老师常常都会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学生,虽然老师们多次在开家长会时,都在强调家长要给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买零食当做早餐。但是,在农村,农忙季节时,爷爷奶奶要忙做农活,根本无暇照顾,更因为经济问题,给孩子的钱最多是两角到五角钱,只能买诸如“牛筋条”之类的食品。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饱,谈不上营养。

  5.网络的侵蚀。

  现在由于一些黑网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进入网吧,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力监护,使得他们更有时间进入网吧,时间久了,难以扭转。特别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儿童常常都是在网吧里度过。

  6.对未来没有正确的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所无谓,对未来缺乏正确的理想,这是令一个教师最为痛心之处。

  四,想法和意见。

  1. 由于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时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和父母要 在一起,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门要真正的让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而不能拒之门外,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就是因为孩子进不了公办学校,而只能进要交高费的私立学习而造成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2.留守儿童所在的学习和班级,老师要多花时间从学习﹑情感上去予以心, 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留守儿童温馨班级,留守儿童之家等。

  3.在节假日,学校要多开展送温暖给留守儿童的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利用学校的电话给父母通话,用学校的电脑和父母视频见面。

  4.学校要在宣传上长期做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

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2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 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

  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