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精选35篇)
本次专项监督抽查状况证明,宜昌和荆门区域饮料质量状况比较稳定,个性是宜昌流通领域仅有1批次产品标签不合格,其中大型企业的合格率为100%。这一结果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政府的引导、服务,宜昌绝大多数企业能够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并对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改善,少部分中小型企业则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管理,以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三、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2季度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环比同比均有上升,呈现良好态势,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能否持续这一良好势头,确保全市产品质量安全,还需要继续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全面加强全市产品质量工作。
(二)依法开展后处理工作,对后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向所在地政府报告后处理工作落实状况。
(三)组织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负责人进行质量工作培训,着重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及“质量兴市”战略,使企业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承担的法定质量职责和义务,不断强化各企业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以自觉行动,从源头抓起,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有关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篇28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生存,为了实现企业的转型,提 高企业的竞争能力,20xx 年年初我司引入新的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 体系—TS-16949。
体系推行之初, 我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事先预防、 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截止 20xx 年 2 月底,全面 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在顾客投诉方面,年初接到一起不合 格产品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售后服务,及时得到了解决,顾客比较满 意。
从原辅材料的入厂到成品出厂都严格按体系标准执行, 在各工序 之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定了监督人员,对特殊过程的人员及设 备进行了严格的检定,对过程加强了信息反馈机制,使各个过程持续 受控进行。
自从执行了 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我公司的产品受到了 顾客的一致好评,未发生过一次严重质量事故,而且比体系执行以前 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各项指标均有很大改观。从 20xx 年 1 月至 20xx 年 2 月总体产品质量情况如下: 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结果:1、 2、 3、采购部:物资供货及时率 100% 仓储部:交货及时准确率 100% 品质部:出厂产品合格率 100% 顾客满意度>85 分产品质量与前年同期相比,产品交付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充分 证明了我公司的质量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过程检测合格率仍有 待进一步提高,拟再增加两名检验人员,加强过程检测。
通过对供方的调查, 我们对供方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为延续监控合 格供方的供货业绩,我们设计了《合格供方年度质量评价表》 ,每月 统计各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
有效监控了原物料的及时 性和合格率。20xx.1-20xx.2 物料供货及时率均为 100%。前年在供货 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通过比较各部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保留 了比较好的合格供方,比如苏州禾昌、宁波华彩等。
从以上措施和运行结果可以看出, 本公司所建立的供方控制方法 是适宜的, 有效的, 有利于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及时性。
车间操作人员、相关检验人员均能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工 、 艺卡》《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认真做好生产记录、工艺巡检 、 记录和检验记录,车间现场采用区域划分和挂生产标识相结合的办, 严格区分不同型号产品以及产品在不同阶段所处的状态, 确保产品的 标识和可追溯性,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
对所有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并付诸于有效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产品出厂的漏检率 明显降低。
通过我品质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我司 20xx.1-20xx.1 产品质量状况比较稳定,就汽车件产品而言: a) 原材料检验 检验总批次为 13,合格率为 100%; b) 过程检验 生产总数为 33496,不良数为 77,合格率为 99.77% ; c) 出厂检验 出厂产品合格率 100%,顾客满意度>85 分。
由此可见,我司所建立的对过程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也是适合 我司运作的。
总之,通过 TS-16949 质量体系的推行,规范了质量管理,提高 了全员的质量意识,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 效益。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部分纠正措施和预 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 未能对实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有效的跟 进;原材料检验只能通过目测及验证法,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持续 改进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事先预防的意识不强;防错措施做得还不够 到 位 等 。后 续我们 将 更 加努 力, 首 先 要 组织 各部门 管 理 人员 对 TS-16949 标准、质量手册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深 刻领会其思想和精神。其次,要认真贯彻其“事先预防、持续改进” 的思想,做到“一切行动按程序” ;再次,我们要购买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 强化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 最后我们要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 做好“5S”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的程序文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品质部 20xx.2.28
有关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篇29
一、中国葡萄酒质量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葡萄酒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期,十多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产品结构有了根本的调整,原料基地已初具规模,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外部环境的优化,力促葡萄酒产业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限制粮食酒等措施的落实,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葡萄酒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重视基地建设,为提高葡萄酒质量提供了保障 目前许多新建企业,首先建基地,然后建工厂,企业对原料质量有了完全自主的掌控权,这种经营理念的改变、经营模式的改变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家监督抽查,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97年至20xx年,连续十年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抽查,反映出行业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中整治,使违反质量规定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生产者也越来越自觉地重视产品质量,自我监控的意识加强,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葡萄酒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料基地建设仍然薄弱,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2、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同质化现象突出。
3、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
三、中国葡萄酒质量提升的措施
1、抓好基地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必备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生产者必须用足够的精力抓好基地建设,把种植质量和生产质量紧密联系起来,把农民的利益和工厂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葡萄种植真正变成葡萄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2、提高生产技术是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
深入研究各个企业的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特性各异的产品,克服葡萄酒品种单调,缺乏个性的现象,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质量得到更快的提高。
3、强化监督管理是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的组织体系,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是质量监督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来惩治质量违法行为,是葡萄酒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4、坚持诚信理念是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目前条件下的葡萄酒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良心产业,质量的好坏除了靠外部的监督管理以外,最主要的是靠生产者的理念和良心。在无法对葡萄汁含量、葡萄酒的品种、年份、产地等特征成分进行检测,缺少能反映这些特征的客观数据的情况下,要生产名副其实的产品,最主要的是靠生产者的良知和诚信。因此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和坚持诚信理念是提高中国葡萄酒质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