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学校督导评估自查报告(精选13篇)

2024-09-18 07:04:11报告范文打印
学校督导评估自查报告(精选13篇)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指导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推行并实施素质教育、科研兴校、创新办学,始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深化教育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两支队伍的....

  2、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高标准、严要求,搞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及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生体质逐年提高,经镇卫生部门检测学生身高、体能明显上升,近视率下降15%,整体水平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合格达100%以上,优秀率近70%。

  3、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办学目标明确,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提高,不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的唯一依据,几年来,小考优秀率、合格率均居全县上游水平。

  4、学校公开向社会承诺绝不违规收费和办各类补习班 并严令教师不准有偿补课,不准给学生乱订资料,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规定低段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段学生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40分钟内,高段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四、活动给力,特色鲜明,为素质教育的高效注入活力

  1、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1)校外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开发了融思品、社会、劳动、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校本课程。如:深入社区、公共场所等地方接受保护设施和环境卫生教育,到消防中队与官兵们体验军旅生活,参加消防演练;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清扫垃圾,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秋季运动会和春游踏青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知,从而动情悟理,立志导行。

  (2)校内体验增长学生才干。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校教育委员会这个平台,积极倡导在学生中开展假日小队活动。长期以来开展的礼仪小队、楼道小队、护老小队、护绿小队等活动载体已成为我校学生实践体验的另一天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聘请消防队、司法局、交警队等部门的领导和成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利用“涂鸭墙”、“渲泄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棋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校报、手抄报、橱窗、电子屏等阵地广泛宣传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卫生知识;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六一节开展艺术节活动,教师节举行“敬礼献礼”主题会,建队日举行“我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少先队检阅仪式”等活动,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内涵。将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读书活动”课,让全体师生自由阅读、广泛阅读、超量阅读课外书。低年级要求以读短文、看图文、轻声朗读为主;中年级要求以边读边记、自选读物为主;高年级要求以边读边写、写体会、谈感悟为主。学校先后举办了“读后谈心得”、“现场习作大比拼”和“书香满园”、“智慧杯”读书展示等活动;并于去年成功承办了“晋中市书香校园——文化灵石现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热烈好评。

  2、各项工作特色鲜明

  (1)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20xx年,县政府投巨资3200万元对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全新的改建,并对学校内部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配置,使这所百年老校变为雄伟典雅的现代化校园。两个计算机室内有序排列着台台崭新电脑,在编在岗教师人手一台教学电脑,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等信息交流网络化,实验室设施齐全,图书室3万余册的书籍供师生分享;美术室、书法室、声乐室、器乐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心理咨询室……专室专用,硬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软环境的优化也举足轻重。 灵石一小坚持文化立校,环境育人,以“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为精神家园”为愿景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突破口,以课程文化为基础,精神文化为核心,环境文化为特色,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倾力打造学校文化,加大投入,精心设计,对四层教学楼进行多形式、多主题、立体化的文化着装,让墙壁说话,用良好的楼层文化感染和熏陶师生;在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域呈现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百余块板面有机地展示在校园不同处所;各楼层的漂流书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风格活泼,突出个性,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鱼池、鸟笼、盆景、花卉、树木点缀在校园的相应位置,让边角增色添彩,花草言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20xx年,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绿色生态校园,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文化。耳濡目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提纯着师生的美德,充盈着师生的智慧。

  (2)养成教育高产实效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一年奠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养成教育方略,以日常生活为平台,课堂学习为主阵地,星卡评价为主要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通过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社会实践三体一线模式,构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掀起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比学习、比进步、比勤奋努力、比文明礼仪,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立法树人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①尊重学情,分层渗透。行为规范教育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自主编印了校本教材《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分“礼仪篇”、“学习篇”、“生活篇”,不同年级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如低年级通过背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中段年级可以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校本教材内容选取,坚持“近”“小”“实”的原则,所谓“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所谓“小”一是要求小而细,二是内容呈现形式短小精干;所谓“实”就是实在具体,易理解、记忆、操作。同时,学校还结合实际自编了《一小学生一日常规歌》。

  ②紧抓源头,防微杜渐。敏锐发现、有效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完成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小”抓起,就是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和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学校随时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分别发放星卡予以鼓励,每周都对因各方面表现良好获得星卡较多的学生采用校门字幕游走的形式进行鼓励,对星卡获得数达到规定数目的学生发放徽章,并进行大会表彰。学生在获得星卡的过程中,自觉的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诵读经典,引领发展

  学校创造性地把中国文化经典教育活动引进校园与课堂,以此规范学生言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把养成教育由表面引向深入。首先,学生利用晨会时间诵读经典美文,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教师利用学科教学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宽容忍让,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其次,每学期举办校园读书节,期间开展演讲、征文、手抄报、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以国学精粹滋养学生,渗透养成教育。

  ⑤活动体验,启迪心灵。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再如“教师节”的尊师活动,“父亲节”为爸爸洗脚,“妇女节”的慰问妈妈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实践,更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⑥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学校要求教师充分细化《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目的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真正养成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