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精选21篇)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13
康世赢教授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学生所面临的企业环境,建议以应用网站、系统规划、企业内部管理、网站设计等为四大突破点,并就网上如何开展学习、工作和管理运作、系统规划与设计与各位专家们进行了交流;高级电子商务师,快递中国网创始人曾明指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当前就业的困惑,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就业率低的原因做了认真的分析,并较为全面的描述了当前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群和在工作岗位上必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上提出了建议;重庆求索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革、重庆正大恒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星刚,分别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表明,电子商务是赢得市场竞争能力的新手段,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多赢的最快捷、最方便、最实用、最有效的手段。而人才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快培养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步伐,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人才的特征、需求、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整理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征电子商务的开展过程是商务管理、商务活动、商务理论与现代电子工具有机结合的过程。无论是从事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开发,还是从事电子商务实际业务操作,无论是从事电子商务管理,还是从事电子商务推广活动,都必须依靠商务理论与实践和电子工具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只懂其中之一者是不能胜任电子商务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其需要的是专业知识特征、实务性特征、复合型特征、 多元化特征多种结合才能更好地立于不败之地。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3. 网络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急剧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xx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00万,上网计算机4560万台,网上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稳步前进。互联网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延伸,预计xx年全国电子商务总金额约为 62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凸现,一批极具特色的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中商、淘宝、易趣等,在电子商务b2b、b2c、 c2c领域成为一方霸主。在这种形势下,那些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但系统地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能有效利用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又很稀缺。据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约200多万人。所以,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